則是可以抵禦強風的吹拂,因此哪怕行軍紮營在風沙如朔的荒漠地帶,軍用火盆亦是能夠成功燃起。
而民用火盆一般則是燒泥而成,泥製火盆的特性是物美價廉,保暖性能要比銅鐵火盆優質。
民用火盆也被人稱為“神仙爐”,主要用途是取暖,因此泥製火盆四周大多會鑿刻有吉祥花圖,象征祥瑞。
關於火盆的起源,最初是用來保存、貯藏火種的器具,後來演變出一種火祭習俗,在遠古有那“接火神”的習俗,以盆接火入室,可燒邪氣,清淨宅院,用以鎮宅,討個一年吉利順遂。
後世有人專門對此進行過一次深入的考究,拋開鬼神之說不談,家中燃起一盞火盆,確實有驅濕避寒,生發血氣之效。
在某些地域的習俗中,火盆是嫁娶的必須之物,女子出閣之時,娘家會準備一隻黃銅火盆作為陪嫁品帶入夫家。
擺放在宮殿廣場之上的火盆,以骨為薪,在被森寒充斥的地域內,火光大耀。
百餘人整齊列陣在廣場後方,皆身披黑甲,手持白蠟槍。陣前是一位身披漆黑甲衣,手中卻持有一對白如煉霜的匕骨的男子。
此人便是殷玄娘口中所說的陸昭符,一位精通鬼修之術的修者。
水牢宮修者嚴陣以待,占據廣場半邊,把另外半壁廣場讓了出來,顯然對於蘇典的登門造訪早有準備,因此才有這一手甕中捉鱉的舉措。
好在陸昭符還算講究些“君子之風”,把水牢宮的戰力擺在了明麵上,若是他以水牢宮宮殿為戰場,布設下隱藏在暗處的手段,這無疑會讓進殿入陣的蘇典投鼠忌器。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便是這個道理。
火光照映下,陸昭符的臉龐森然,他說道:“有請李公子入陣一鬥,搬兵訣可以帶走,前提是公子能夠安然無恙的走出水牢宮。”
顯然陸昭符是對蘇典有過一番刺探的,在蘇典與在十二鍛爐林中酣戰之時,走鬼修路子的陸昭符便已經將其在神火灶的一舉一動了然於胸。
仰仗著宗門宮殿之利,他與蘇典並非沒有一戰之力,他想在這裏祭出那枚神威無限的大印絕非易事,哪怕成功祭出了那方印台,其威力定然也會大打折扣。
沒了印台的加持,這前來叫陣的蘇典便不足為懼。
由於蘇典在與的對戰中,僅是短暫的使用過僧人撞鍾式,因此陸昭符對於蘇典的拳法並不知曉,這部傳自南山柳溝的佛門拳,天克鬼修之流。
蘇典沒有抬腳踏入宮殿廣場,陸昭符也不催促,若是這蘇典轉身而走,陸昭符也並不打算阻攔。
畢竟一個能將神火灶挑翻的勁敵,會存在著太多的變數。
最為關鍵的是,他由衷的忌憚那位黑裙白傘少女,尤其是她的刀術,更是讓陸昭符心驚不已,哪怕坐擁十二鍛爐的都是被這女子砍斷一臂。
想來那女子應該是這蘇典的扈從,不到其生死一線之際,她應該不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