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師門北支(2 / 2)

盧燦滿意的點點頭,果然如同自己所猜想的——這些夾畫中,是祖師家中的珍藏,天籟閣的遺存物品!也是當年第三代閣主項聖謨所竭盡心力保留下來的字畫!

玖寶閣師門傳承中記錄,項聖謨師祖,曾經耗費心血,大量作偽,在清兵抵達嘉興時,置換下來四百件珍品文物。

隻是,記錄中並沒有明說,這四百件真品文物,最終流落何方?

倒是在第四代閣主吳文勝的記錄中,提到一點消息——師兄周亮工降清北上,帶走了部分師門物件,獻於朝廷。

這件物品,應該就是師門北支留存下來的寶貝。

對於師門北支,盧燦知曉的很少,尤其是周亮工之後的傳承,更是一無所知。

吳文勝老祖留下的親筆記錄,充斥著對周亮工的惋惜和痛恨。他在記錄中說周師兄之才,勝其百倍,尤善治印;其所仿印,惟妙惟肖;身遭不幸,可惜可憐!唯其獻身投賊,無死之節,恨不能啖之其肉。

盧燦曾經在中大博物館詳細查找周亮工的資料,還真的被他找到。

《清史列傳》、清末史學家曾錚的《明清稗史》中,有相當篇幅關於周亮工的記錄。

“明末清初文學家、篆刻家、收藏家、貳臣”,則是史學家給周亮工一生的評價。這對周亮工而言,並不公平。尤其是貳臣一詞,是他身上難以洗刷的恥辱!

對師門北支,盧燦倒沒什麼意見,他上輩子受惠的正是北支傳承。更何況他以一位過來人的目光審視,周亮工投降清廷,並非個例——當時許多江南文人,都是如此選擇的。

眼前自己發現的文征明《枝江風雨圖》,以及還未曾開啟的十五幅師門夾畫,說明當時的周亮工,並沒有將所有從師門帶走的物品進獻給清廷。

對玖寶閣而言,師門北支的傳承工作似乎做得更好一些,對師門的遺物,保留的也更到位——最起碼北支能將這十六幅真品保存到幾十年前而沒有損壞。

周亮工兩度身陷囹吾,依舊不改師門藏書之誌,三度組建了自己的藏書樓——“賴古堂”、“因樹屋”、“藏密庵”。藏書之豐,曾經盛極一時。

南支呢?如果不是自己偶然獲得阿爾薩汗的遺物,恐怕南支的傳承就此斷了吧。再看看南支的傳承物品——南支肯定也帶走了部分師門天籟閣的藏品,可這些藏品今何在?

盧燦上次清掃阿爾薩汗的遺產,可沒找到一件師門天籟閣的物品。

由此來看,玖寶閣南派雖然以正宗自居,但對師門的貢獻,實在不如師門北支。

甩甩腦袋,頭有點木,今天揭畫太耗費精氣神。重新換了副手套,將眼前這幅《枝江風雨圖》挑起,放在另一張桌上,等晾幹後,再另行裝裱。

至於一眉道人的《望羅浮》,暫時也沒精力弄,明天再說吧。

…………

昨晚睡的太晚,盧燦難得的想要睡個懶覺,還被大驚小怪的田樂群與孫瑞欣吵醒。

“嘿,阿燦,你沒事吧?”當盧燦睜眼時,田樂群的手掌正貼在他的額頭上。

額,這兩人擔心自己生病呢。

“沒事,昨晚看書看得比較晚。”盧燦握住她的柔荑,順手放在嘴邊親了一口。

田樂群如同被電擊般快速縮回手腕,另一隻手伸過來,在他的被單上狠狠來了一下,“那還不起床?孫老爺子在草坪等你半天了。”

呃,忘了這茬。

隻要盧燦在家休息,每天早晨孫立功老爺子都要拉他練習形意。

“這就起!”他一個鯉魚打挺,直接從床上蹦起來。渾身上下隻穿了條睡褲,光光的上身,驚得兩個女孩哇哇直叫,兔子般的竄出去。

等到盧燦趕到中大小茶室時,溫碧玉有些不安的朝著門口顧盼,溫阿四坐在圈椅中,也有點心不在焉。

見盧燦進門,兄妹倆都不約而同站起身來。

“什麼?你想去電視台當演員?”盧燦撓撓頭,有點發懵。

自己以為已經改變溫碧玉的生命軌跡,哪知道她依舊頑強的向老路滑去!隻不過,比上輩子更早,從電影換到電視。

也許,她真的適合做一名演員。

溫碧玉如果能接受一段時間表演培訓,說不定還真的能擺脫花瓶定位。

上輩子她淪為花瓶,那是因為她直接進入的電影圈,根本就沒有絲毫的表演功底。也許這輩子會有所改變——無線電視台在演員培訓方麵很有一套。

另外,黃霑辦事,應該還是比較靠譜的,並非那些街頭經紀。

盧燦很快想明白,扭頭看著一旁有些扭捏靦腆的溫碧玉。

“這是好事啊!我們家的阿玉要成大明星了!我支持你!”

“嘢!”小丫頭聽到此話,興奮的高舉雙臂,跳了起來,在盧燦的臉龐狠狠親了一口,“四哥,我就說嘛,燦哥一定會支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