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馬上封侯(2 / 3)

另外,從元代到今天,已經五六百年的曆史,淺層的胎質及外層的釉色變深,是一定的,不可能像馬上封侯盤那塊芝麻顆粒所露出的白淨。

羅大偉撐著靠牆的多寶閣,身體晃了晃,今天幸虧盧燦來了。

否則,維德拍賣首拍品中就發現贗品,這以後別想混了!

他一把抓起那塊鑒定牌,咬牙的嘴縫中蹦出三個字,“宋……逸……仁!”

從旁邊抽出包裝紙,將兩隻凸花盤包裝好,又將鑒定牌放在上麵,他怒氣衝衝的端著盤子出門找許胖子他們去了。

盧燦沒注意羅大偉出門,他手中編號0037的瓷器,又有問題!

他翻了翻鑒定牌,鑒定師又是宋逸仁,不用說,這宋逸仁有問題。

鑒定牌上寫明,這是一件明宣德高溫黃釉地青花釉裏紅魚藻蓮紋玉壺春瓶

所謂黃釉地青花釉裏,指的是這隻玉壺春瓶內外施釉,外層施黃釉,內層為淺色青花。圖案為雙鯉嬉蓮,一左一後兩隻紅鯉,朝中部的蓮花遊去。

肩部青花款“大明宣德年製”。

這件贗品製作的相當精美,不過,贗品終究是贗品。

盧燦發現三處作偽痕跡,其中一處還是從賈文東那裏學來的。

那天從羅桂祥午宴回來後,盧燦就明代“製壺九寶”這一說法,進行反推斷,明代製瓷的工具,是不是也與清代的有區別?

還真的被他找到了,明代製瓷,就沒有線梗,而清代大量使用線梗。

清代用線梗最初幹什麼用呢?

起坯!

瓷器拉坯之後,整個瓷坯不是與轉盤粘在一起嗎?泥坯未幹,怎麼分開將泥坯晾幹呢?

明代之前的做法是在轉盤上加薄板,拉坯完成後,端著薄板直接晾,等瓷坯半幹後,就非常容易將它與木板分開。

清代,線梗出現,解決分離的問題變得簡單,直接用繃直的細線,沿著轉盤的表麵橫拉,直接就將泥坯與轉盤分開,無需木板這一道工序。

因此,在很多清代瓷器的底部,留有拉線紋(利坯時沒修幹淨),而明代瓷器坐底較為平滑,根本不可能出現拉線紋。

這件大明宣德年製的瓷器,在圈足的一側,有著明顯的拉線紋。

這是贗品的證據之一,另一個證據則和古伯有關。

古伯在介紹作偽派別時,專門提到明鬼派,也就是盧燦懷疑福老當年學藝的宗門。

“明鬼派,善臆造,蓮花翹,火蓮燒紋繞。”這是古伯不知從哪兒得到的鑒別明鬼派的作偽特點口訣,當初讓盧燦死記硬背。

明鬼派的偽作,喜歡臆造物品,可能因為他們崇敬“業火紅蓮”,所以經常用蓮花做題材。他們的蓮花繪製特色是花瓣將展未展,含苞待放,這也使得花瓣的尖角微微翹起。在紋飾上,火蓮紋用的比較多,像一團烈火燃燒。

剛才盧燦一上手,古伯當年教授的這句話,就冒出來,再看細節,還真是贗品。

上輩子沒用上,這輩子用上了!盧燦看著著玉壺春瓶連連搖頭。

這胖瘦二頭陀,究竟得罪誰了?公司首拍竟然塞進來兩件贗品?這還沒看玩呢。

至於最後一處,是胎質。

明代景德鎮一統天下窯口,像這種大器、明器、黃器,隻能在景德鎮燒製,可景德鎮的瓷土偏軟,高嶺土細密,因此瓷坯較厚。

但這件瓷器的重量顯示,它的瓷胎很薄脆,另外它的瓷坯有點粉白,盧燦怎麼看都像閩省德化窯口的高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