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與裴先生約定的時間到了,我們是不是該去了?”丁一忠提著手提袋提醒道。
盧燦看看表,有些念念不舍的望了望前麵,想想去裴家事情很重要,“走,我們回去。”
早晨出門晚,又在裴東嶺的小店耽擱一個小時。
到中午十一點十分,他才逛完平字樓十五家攤位,隻占一樓大廳的三分之一,還有二樓、三樓呢?還有仁字樓和愛字樓呢?
零零碎碎買了二十四件物品,好在麵積不大,基本是胸章、郵票、老錢幣,之類的,一隻手提兜就搞定。還有一本明代中葉的民間報紙《京報》十二本合輯。
一共也沒花多少錢,二十四件放在一起,不到四萬新台幣。
其中,那本《京報》十二張合輯,就占據了一半的價格。
有清晰曆史記錄的中國古代官方報紙為唐代的《開元雜報》,得到官方授權的民間第一報,為明代成化年間創辦的《京報》。
盧燦手中這一本合輯,是收藏者將十二本報刊用繩線裝訂在一起的。
是的,當時的報刊很像今天的小開本雜誌,泥字印刷,小楷豎行,有封麵,封麵上的報頭名稱為“采錄京城雜事報抄”,側麵是報房名錄:合成坊刊印。
當時的京報,已經有報頭、政治新聞、商貿資訊,甚至已經有了廣告。
盧燦邊走邊翻看,剛才就看見一條招聘廣告“集文坊禮聘錄文先生一名例銀五百文有酒”。這句話的意思是,集文坊招聘寫字的先生一名,每月例銀五百文,中午有一頓酒喝。
每月五百文,中午管一頓飯,還有酒,這待遇已經不低了。
這本《京報》合輯,保存的還算不錯,其文化研究價值很高,但藝術價值而言,很差勁。虎園博物館中,未來同樣需要有文化研究課題,增加研究類展品,否則那隻是展覽館,在博物館行業中,始終處於最低一檔。
步出平字樓,盧燦低頭將這份《京報》合輯,塞進文件袋中。前麵,兩位小青年,手中陪著一件瓷器,說說笑笑的走上台階。
盧燦和丁一忠都沒太在意,正準備下台階,去找裴東嶺。
兩幫人正要擦肩而過時,靠近盧燦的那位花格子青年,突然一個趔趄,直直的向盧燦側身栽了過來,說是栽倒,更像是撞,他手中的那隻瓷器瓶,也脫手飛出。
碰瓷?盧燦腦海快速閃過一個念頭。
上輩子在潘家園,每天幾乎都要發生一兩起碰瓷事件,盧燦太熟悉這套路。
跟隨孫立功學習兩年多的形意,這一刻終於起到作用。盧燦右腳發力,將正準備踏向下一級台階的左腳硬生生收回,身體向後傾倒。
在身體即將倒地的瞬間,單手在台階上一撐,整個身軀再度反彈回來,左腳回收,撐住上麵一節台階,再度站穩身影。
反觀那位直接撞向盧燦的年輕人,一下子撲空,在盧燦麵前下一級台階上,斜斜的栽倒,雙手如同烏龜劃水般。
丁一忠一直在盧燦的側麵,根本不清楚怎麼回事。眼前前麵有人栽倒,下意識的一伸腿。那年輕人總算撈到一根救命稻草,右手撈住丁一忠的小腿,才沒有直接摔個臉麵開花。
那隻脫手飛出的瓷器,在空中翻了兩個跟頭,無巧不巧的再度落在盧燦身前。
真要在自己麵前淬了,事情多少有點麻煩。盧燦用空著的左手在空中一撥弄這翻轉的瓷瓶,讓它往自己懷裏轉向,拿著文件夾右手與胸部之間圍成一個圈。
那件瓷器,與盧燦的胸口親密接觸一下後,很安穩的落在他的懷中。
對於碰瓷,盧燦深惡痛絕,而且剛才那青年,是很明顯的“生碰”,也就是很生猛的往對方身上撞,要求對方賠償所摔壞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