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小盂鼎(2 / 3)

盧燦點點頭。

大盂鼎說起來與張博駒現在的夫人潘蘇家族,關係很密切。

大小盂鼎被發掘出土後,被當地的地主郭家掩藏兩年。

京城琉璃廠古董商周雨樵聽聞後,以白銀一千輛收購這兩件寶貝,結果郭家隻答應二選一,周雨樵一千銀元買了一件大盂鼎。

等他籌集資金第二年再去時,郭家告訴他,小盂鼎已經出手,賣給一位湘南商人,具體叫什麼,不知道。周雨樵隻得遺憾離開,從此,小盂鼎音信全無。

感慨一句:我們今天能見到小盂鼎的銘文,還得感謝周雨樵,是他當時留下兩隻盂鼎的完整拓片!

同治年間,左宗棠勢盛,以伍仟銀元從周雨樵手中購得大盂鼎。

潘祖蔭,也就是潘蘇的祖先,與左宗棠同朝為官,關係不錯。左宗棠病逝閩地,潘祖蔭從左家後人書中,獲得大盂鼎。

潘家一直視若珍寶,一直到解放後,捐獻給上博,很快轉送到中史博。

“小盂鼎確實被人收購,不過,這人不是湘南人士,而是我的師祖,濰坊陳介祺。”老先生扣扣書桌,回憶道。

盧燦咧咧嘴,這北宗的傳人,好多都是當官子弟!

這個人,很出名!

陳介祺,字壽卿,號簠齋,金石家,收藏家,濰縣(今濰城區)人,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嗜好收藏文物,銅器、璽印、石刻、陶器磚瓦、造像等無不搜集。

其收藏中包括大量重要文物,收藏的漢代紀年銅鏡、淮陽玉璽等大批古代璽印,都是同類文物中的精品。

他一生精於金石文字考證及器物辨偽、精於鑒賞,尤擅墨拓技藝,其手拓銅器、陶、璽、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

他的藏品中,有一件,隻要玩收藏的就沒有不知道的,那就是現在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

盧燦真心沒想到,陳介祺竟然還收購了小盂鼎!

不過,想想毛公鼎的收藏,盧燦就有些明白。

說起毛公鼎的收藏,基本就可以斷定陳介祺其人的隱秘之深。

他收藏毛公鼎,世人一無所知,連陳的老友何紹基都不清楚。世人都以為毛公鼎如同小盂鼎一樣,離奇失蹤。直到陳介祺病故後,1902年其後人賣出此鼎,天下人才恍然大悟!

廢話兩句毛公鼎的去向吧,因為太有傳奇性了!完全可以拍一部精彩的電影!

陳介祺的後人,將毛公鼎賣給光緒狀元張謇,張謇感謝端方的多年提攜之恩,將此鼎贈送給兩江總督端方。端方於1911年被派到川中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端方後人不孝,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的華俄道盛銀行。

美國人辛普森出價五萬美元想要購買,被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大收藏家、後來國學館館長葉恭綽以七萬美元搶得先手。

抗戰爆發,葉恭綽避走香江,毛公鼎未能帶走,交由侄子葉公超看管。

東瀛人久聞毛公鼎大名,發動憲兵大力搜索。毛公鼎幾經易手,甚至差點被東瀛軍方奪走,所幸葉公超拚死保護,誓不承認知道寶鼎下落。

葉恭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日軍。

葉公超被釋放後,於1941年夏,密攜毛公鼎逃往香江。

可是不久後,香江被東瀛攻占,葉家托德國友人安德森,將毛公鼎輾轉帶回上海。後來因生活困頓,葉家將毛公鼎典押給銀行。

後由钜賈陳永仁出資贖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鄉。1946年,陳永仁將毛公鼎捐獻給國家,收藏於中央博物館,1948年,作為首批重點文物,運往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