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北平箋譜(2 / 3)

不過,這種繁華盛景,今天看不到一絲一毫。街麵上寥寥無幾的行人,縮著脖子,籠著袖子,邁著步子,匆匆而過,也許……是天冷吧。

盧燦抬頭四顧,這裏和二十年後,差距太大。整個琉璃廠,老字號店鋪並不多,超過四分之三的房屋,都是民居,而且是那種破爛的曆經多年未曾修葺的老民居。

京城的冬天,風刮在臉上,像針紮一樣,還循著褲腿、衣角的縫隙往懷裏鑽,太難受。

到了!前麵就是。

是的,盧燦今天特意來看看三十年後號稱“小故宮”的榮寶齋,看看它如今的樣子!

房子兩層,門麵不大,紅木門雙開,白石條台階三/級。門前有鬥廊,鬥廊的大紅立柱已經開裂,漆皮剝落。鬥廊兩側有六隻馬樁似乎在講述它曾經的輝煌——這些馬樁可都是當時栓馬車的。嗯,這些拴馬樁三十年後是沒有的。

盧燦很好奇的是,清同治狀元陸潤庠所題寫的匾額,究竟是真是假?

他斜著腦袋看了半天,匾額旁邊的落款竟然是郭鼎堂?看來老匾額還是毀了,這是建國後郭老大新題寫的字。

“看什麼呢?”一個愣愣的聲音從屋裏傳來,年紀應該不大。

別驚訝,以盧燦的穿著,沒被轟出去,素質不錯了。盧燦也不以為意,京城人的服務意識,嗬嗬,三十年後依舊在扔筷子,現在更別要求太高。

他整整雷鋒帽,把兩隻帽耳翻上去,施施然邁步,跨過高高的木門坎。

榮寶齋是難得的開放式店鋪,唯一的木櫃台是收銀台,其它都是攤擺和櫃擺,陳列的商品以書籍、瓷器、玉器及雜項為主,與香江古玩店的差別不大。

進門右側是會客區,一張八仙桌,一位老者坐在那裏,似乎正在教授兩位夥計維修古籍。這三人見盧燦進門,抬頭看了眼,繼續自己手中的活計,估計也沒把盧燦當成顧客。

剛才問話的,是一位二十三四的年輕人,站在收銀台邊,正眼神不善的瞅著盧燦。

一樓攏共就這四人。二樓應該還有貨品,因為盧燦沒看到榮寶齋經營主項——字畫。

“陸潤癢的匾額呢?還在不在?”盧燦的手探進雷鋒帽中撓撓,棉布帽戴久了捂汗,頭皮癢癢。

如果陸潤癢的題匾還在的話,盧燦還真想買下來。嘿嘿,上輩子他和當時的榮寶齋總經理唐雙禧也算是酒場朋友。買下來之後,也許未來還能用到呢?

“什麼鹿癢癢的匾額?沒有!”負責收銀的年輕人,估計就沒聽說過,硬梆梆的回複。

一句鹿癢癢,聽得盧燦想要扇他。

“大華,別瞎說,以後上課的時候認真點!”聽見盧燦提到陸潤癢,那老者站起身來,向盧燦走來,訓斥那位夥計一句——作為店夥計竟然不知道店名的題寫者,這說到哪都算是醜聞,更別說古玩圈。

老先生罵過夥計後,向盧燦拱拱手,“這位先生,我們店的年輕人,都還是學徒,招待不周,還請見諒。”

青袍長衫,一看其風範,就是民/國年間常在古玩鋪打滾的主。

盧燦連忙回禮,笑道,“沒事,我就問問,老掌櫃放心,這事不會有人知道。”

盧燦的回話,讓老者麵色好很多,他手臂伸展,“當不得掌櫃的,現在沒這稱呼了,就是幫忙掌掌眼,帶帶學徒。先生自己看?還是我幫你介紹介紹?”

老先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詢問對方懂行還是不懂行。

清末民/國時,這些古董鋪有兩種服務:一種是顧客自認眼力不錯,可自選,店鋪不負責真偽,買到贗品自認倒黴;另一種是掌櫃的或者夥計介紹,他會仔細詢問你購買這物品幹嘛用?這時,除非是生客,否則不會賣給客人贗品,尤其是做禮品的,更不會有贗品,那是砸招牌的事情,弄不好會惹官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