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津門周氏(2 / 2)

不過,這件事輪不到自己頭疼了。

下午,香江家中已經回電,這件事盧嘉錫親自出麵——他在香江籌備完理想基金之後,就會赴京,親自洽談這件事。

家主出麵,自然比盧燦這個半大小子要受重視。盧家明天就會通過新華香江分社傳話,盧嘉錫不日北上,商談助學事宜。

電文中說的很明白,讓盧燦不要去參合這件事,潛心遊玩便是。

看到丁一忠取回來的電文,盧燦心下也感動不已。老爺子對自己的信任或者說“肆意妄為”太包容了。

雖然盧嘉錫的話不多,但盧燦能看出來,他對北邊一直心有顧慮。

作為傳統學者,以及儒家中庸學說的擁護者,盧嘉錫其實更想隨大流,不出風頭不冒尖,堅決不做出頭的椽子。可自己北上不說,先是捐款故宮以供文物修複,現在又提出大規模助學的舉措,這兩條都算趟了先河。

別看羅桂祥家族與內陸關係好,翻翻曆史,他們有過如此大動靜的做法嗎?

同時,帶回來的電文中,還告知盧燦,另一件他在京城決定的事情——投資新加坡大華銀行的談判結果。

盧氏納徳軒珠寶與郭勝利達成私下協議:盧家擬定投資三千五百萬美元,拿到不低於百分之十五的大華銀行股權;股權交易將由馬來西亞郭家做介紹商,菲利普斯財務公司負責談判;一旦股權交易成功,盧家支持郭勝利擔任新一屆大華銀行的執行總裁。

電文結束時,老爺子提了一句,盧家駐大華銀行董事一職,將由盧燦擔任。

這是要給自己上轡頭呢。

無所謂,這次內陸之行後,盧燦自己也想好好歇歇。

走得路越多,越覺得自己的見識淺薄。這次回去後,好好沉下心,多學點。

“燦哥,給周老的禮單,準備好了,你看看合適嗎?”孫瑞欣拿著一份清單進來,打斷盧燦的沉思。

“周老家曾經是大富之家,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我們隻是去拜訪,不是認親,心意到了就行!”

是的,他明天準備去看望周淑濤。

雖然在他看來,圖謀周家藏書無望,但周淑濤這位老人,值得尊敬。

另外,周老與張博駒老爺子的關係非常好,他今年虛歲九十,現今臥病在床,張博駒身體也不算好,因此抵津之前,他一再叮囑,讓盧燦替他去看看周老。

津門周氏,祖籍皖省建德(今池州東至縣)。周家發跡於周蘭溪,即清末幹臣周馥。

周馥年輕時多次應試不中,同治元年,李鴻章組建淮軍,周馥應募。

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讀過書,頭腦機敏,深得李鴻章賞識,即“招往辦文案”,也就是師爺幕僚之類的文職。

如魚得水,從此,他跟隨李鴻章辦洋務達三十餘年,諸多讚畫,深受李鴻章的倚重,組建北洋海軍、武備學堂、津門電報局、開平煤礦創辦過程中,出力甚篤,堪稱後期洋務運動的實際操盤手。同是,周蘭溪對辦學非常熱心,複旦公學和安徽公學都是他籌建的。

他的一生,由落魄書生,最後竟然登頂成為兩廣、兩江總督,權柄一時,堪稱傳奇。

周家一門俊傑,周蘭溪的小兒子周學熙更了不起,被譽為北方民族工業的奠基者和創始人,兩任袁世凱的財長,被譽為袁世凱的錢袋子。

他一生創辦了眾多實業,開平煤礦是他的傑作;啟新洋灰廠,是當時唯一的大型國產水泥工廠;京城自來水公司;津門最大的紡紗廠;津門洋火廠;津門火堿廠更是近代中國第一家化工廠。諸如此類的工廠,非常多。

周淑濤老先生,是周學熙的親侄子,周學海的第三子,著名實業家,又是一代藏書大家,還是知名的黨外人士。

周家除了周淑濤喜歡藏書之外,還有郵票大王的周金覺、瓷器收藏大家周振良、字畫收藏大家周誌福;佛經收藏大家周書伽;古墨大王周少亮……

周家子孫昌隆,後人精英輩出,承長輩影響,基本上各個愛收藏。如果將周氏家族後人的藏品收攏在一起,絕對能將國內大多數博物館甩三條街。

這些人物個個精彩,而且夾袋中都有好貨,盧燦想要在津門收到好東西,他能不去周家嗎?

不說其它,單單是郵票大王周金覺手中的“民/國四珍”郵票,就夠盧燦流口水!

周金覺老先生故去多年,也不知道他當年收藏的那些郵票,流落何方?

郵票,一直是虎園博物館的短板中的短板——直到現在,盧燦未能收到一枚真正有價值的郵票。

津門是民/國時期郵票發行大區,盧燦還寄希望這裏,豐富自己的郵票種類!

在中華文化圈,集郵是小種類收藏,但如果放至世界,郵票收藏的人數,絕對能進入收藏品類的前三!妥妥的收藏大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