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啊?
當年日軍花費如此精力掩藏這座秘庫,怎麼就堆放一些槍支彈藥?
似乎猜到盧燦所想,潘雲耕挪開一隻大木箱,拳頭在牆壁上敲敲,聲音有些空。
嗯?木箱後麵,還有一座鐵門?
“這些小鬼子,心太狠。”潘雲耕拍拍手,心有餘悸的搖搖頭。
“怎麼?有意外?”盧燦摸摸這道嵌在石壁中的鐵門,屈指敲敲,恐怕有十公分厚,與虎園博物館倉庫的加強鋼板厚度差不多。
“隧道口埋毒氣彈防爆不說,”潘雲耕指指周圍的這些木箱,“從隧道口鐵門,到這間密室之間,還有一根火線相連,一旦那邊爆炸,這邊的槍支彈藥庫也會隨之爆炸。”
靠,盧燦驚出一身冷汗!
這種軍方掩埋的寶藏……讓人無語啊,如果不是衛隊中同樣有一批精英軍人,那……危險係數太高。
如果是一般的盜寶賊,在隧道口使用炸藥爆破,毒氣彈直接將進入隧道之人全部麻痹,然後這裏巨量的炮彈、炸藥爆炸,估計整座山體都要塌下來,徹底將秘庫掩埋到山腹之中!
“那……拆除了?”阿爾達汗同樣抹抹額頭,他也被嚇到了。
這可不是智利克魯索島的寶藏,隻要挖開洞穴就成,這裏太TN的危險了。
“都拆除了。”潘雲耕指指魯戰生、葛七他們,又說道,“阿忠,丹拓,帶兩位少爺去外麵歇會,我們幾人正在檢查有沒有詭雷。”
“行!你們一定要小心點。”
合著自己兩人進來的還是早了點?在事關自身安全上,盧燦一向從善如流,兩人很快又退出隧道。
兩人在另一側帳篷下坐了片刻,又有兩名隊員,推著一輛平板車進入隧道。
運出來的是一隻打開蓋的木箱子,裏麵是被牛皮紙包裹的一捆槍支。
盧燦褪去一支槍的牛皮紙外罩,弄得滿手都是黃油,“喲,好東西啊,九九式步槍。”
二戰時,日軍在大陸使用的更多的是三八式步槍,也就是常說的“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的優點是彈頭飛行穩定,後坐衝量小,射擊精度高,但全槍太長,子彈為6.5mm,威力不足,容易穿而不殺。
三八大蓋對中國士兵時威力足夠(東方人瘦弱者居多),但用來對付俄佬和歐美大兵時,這種槍支的不足,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方的身材健壯,非重點部位挨一槍竟然不損傷多少戰鬥力。
因此,1920年(大正9年)7月,東瀛陸軍技術本部鑒於三八式6.5mm步槍威力不足的缺點,提出了7.7mm口徑步/機槍彈、步槍與機槍的研製計劃。
這款槍的研製,也算是難產,足足花費近二十年時間。
1939年(昭和14年,神武紀元2599年),該槍按神武紀元的最後兩位數字命名為九九式。1940年7月,該槍被定為製式槍,取代三八式,用於東南亞乃至太平洋地區的侵略戰爭。呃,對了,在中國也有部署,主要部署給防備俄軍的關東軍。
九九式步槍後來形成槍族,九九式短步槍、九九式狙擊步槍、九九式馬槍、二式步槍等等都是依照它改進而來。
時至今日,九九式步槍初期型及配裝單腳架的中期型都已成為收藏珍品。
盧燦手中這支,就是帶有單腳架的中期型,日文“九九式”標於槍膛上方,序列號“D01514”和兵工廠標誌標於槍機框左側,節套上刻有代表天皇的菊/花徽記。
這是名古屋兵工廠出品的精品九九式步槍。
跟著車子出來的還有潘雲耕,搓搓手,未語先嘿嘿兩聲。
“怎麼?這批武器你們想留下?”都是一家人,見他的窘態盧燦就明白八分,將手中的槍拋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