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當麵一槍(1 / 3)

“丁大師病重?”得知這一消息,盧燦一驚。

要知道,丁歡與楚中原鬥亮,發生在1958年十月,那時,丁歡年僅四十一歲,可謂年輕力壯,現在他也不過六十三歲,怎麼就病重垂危?

丁歡此人,孤兒出生,在托孤所長大,十三歲那年,開始在吉隆坡中央集市幫人做小工。此後,被一對善心的華人夫妻收養,隨改姓為丁,養父母希望他一生能快樂成長,取名為“歡”。

這對夫妻就是清末民初來南洋的丁培清、吳希光夫婦。這對夫婦都是名門之後——吳希光是光州學者吳寶煒的小女兒;丁培清是清末民初製陶名家丁漢文的長子。

兩人的結合算是“野合”——當時雙方各自有婚約,但為了反抗“家長製婚姻”,兩人選擇了“逃婚”,來到南洋紮根。

可惜的是,兩人的結合,並沒有誕生愛的結晶,最後收養丁歡作為子嗣。

丁歡的資料,是張博駒老爺子告訴盧燦的——吳寶煒與張老爺子的關係頗為不錯。

吳寶煒出生書香世家,字宜常、貽堂,光州人,文史造詣頗深。

清宣統初年,經曹紹英舉人介紹至曆城縣知事王湘樵公署為幕僚,從事文牘糊口。公事之餘苦讀經、史、刑諸著,考研金石、甲骨和字畫。宣統三年(1911年)升任浚縣知事。民/國元年(1912年),張鎮芳任豫督軍時,調任安陽縣知事,算是張家門生,因而對他家舊事,張博駒老爺子還是略知一二。

吳希光是吳寶煒的幼/女,自幼聰慧,精通經史子集,對書畫等品鑒能力不弱。

而丁培清出生於製陶世家,商號為“金鼎”,丁漢文是一代陶刻高手——陶刻同樣需要一定的字畫、鐫刻功底,因此,丁培清在這方麵的鑒定功底同樣不俗。

丁歡在養父母的精心栽培下,再加上他自身聰敏,很快便學得一手不俗的鑒定本事。不過,這種幸福時光僅僅維持了十多年——1942年,馬來半島遭遇日軍侵占,丁培清夫婦雙雙遭遇不幸。那一年,丁歡剛好因為前往歐洲度蜜月,躲過一劫。

因為命運多舛,身世不幸,讓丁歡性格變得很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即便是在收藏界,他也是有名的“獨行俠”。

當年丁歡受雇於馬來西亞富豪艾倫費埃納,也是因為他是丁歡幼年所在托孤所的常年資助人,而且在丁氏夫婦去世時,丁歡不在吉隆坡,他作為鄰居,出手收斂丁氏夫婦遺體。

因此,別看盧燦在東南亞收藏圈中名聲顯赫,可和丁歡還真沒交集。

盧燦知道,丁歡膝下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並沒有從事收藏職業,可他真不知道,丁老竟然生命垂危。

“聽說丁老夫婦去世時,丁大師曾經大病一場,此後,他的身體一直不算太好。這次,他的女兒丁瑤在英國出了點意外,他得知後,一病不起。”

在父母去世後,丁歡夫婦搬到新加坡對麵的柔佛居住,距離世居柔佛的柯家並不遠,丁家不是富豪,但也是名人,因此,柯嘉遜對丁家的事情知道的頗多。

不過,他提到丁歡的女兒丁瑤時,露出的神色,有些鄙夷。

這讓盧燦有些奇怪,“丁先生的女兒……”

“嗨,也沒什麼,不過是婚內出軌罷了,不過,她選擇的對象是英國鬼佬而已……”柯嘉遜雖然語氣輕鬆,可嘴角的鄙夷與嘲笑,怎麼也抑製不住。

“說說……說詳細點。”邱千健如同打了雞血,一個勁的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