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者聽說過民/國華世奎,臉色也好太多,順手接過那支香煙,這種過濾嘴三五香煙,內陸可還沒出現過,他盤在手中看了又看。
“您老認識我爺爺?”華克倖順杆子往上爬,立即和對方攀談起來。
盧燦剛好看完那個秦磚砌成的水池子,敏銳的聽到,這位老者提到一個“也”字。
心頭一顫,難不成還有其他人來這裏了?
不過,他沒急著插話,等華克倖與對方關係套熟絡之後再問不遲。
這位老先生姓穆,以前的硯台廠經理,聽他自己說,是個製硯台的高手,如此算來,也是古玩圈中人,聽說華克倖是華世奎的後代,興致頗高,讓人從屋內搬出幾張凳子,請盧燦三人坐下。
“你是香江人?”聽華克倖介紹盧燦後,他愣了愣,“你的官話,咋說得比我還好?乍一聽,我還以為你是京城人呢。”
盧燦撓撓頭笑道,“我師叔是京城的張博駒,所以普通話說得還不錯。”
“哦!張大師一門的人啊……”明顯,他也聽過張博駒的大名。
搭上話之後,盧燦便直接問道,“剛才您老提到,我們也是來買秦磚?您的意思是……”
“前一段時間,有兩個東瀛投資商,想要在這邊投資,建設一家麵條廠……想要收購我們這片地皮哼,以為我們笨呢?還不是看上我們這院子裏的秦磚?跟我們玩心眼?我不答應,我看誰敢賣!”老頭子磕嗑煙袋鍋,不屑的說道。
盧燦一愣,呃?有東瀛人來投資麵條廠?
“是哪一家投資商?”他趕緊問道。
老先生雖然說得很直白,可盧燦不敢大意——此時正是中日關係蜜月期,許多大額東瀛投資和無息、低息貸款,湧入內陸。
內陸政府,即便是知道對方的想法,也未必願意得罪東瀛人,充其量多要點條件。
“好像叫什麼北海道旭川伊藤忠什麼株式會社的。前一段時間來這裏考察,那幾人……眼睛盯在這些城磚上拔不出來,還以為我沒發現?”穆老頭子對東瀛人的印象似乎不太好。
北海道是東瀛第一糧食產區,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是東瀛第二大糧食公司,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大糧商。
他們到薊縣投資麵條加工廠?
盧燦感覺,華北是中國小麥的主要產區,伊藤忠商事在薊縣投資麵條廠,未必是假,隻是,他們為什麼會選擇秦磚硯台廠舊址?
這是巧合還是有意?就需要斟酌。
東瀛人對華北地區情況,堪稱了如指掌,如果說他們原本就有借助投資計劃,拿下這些秦磚,也未必不可能。
這些秦磚,內陸人不了解其價值,但東瀛人,還有盧燦,都是知道的。
一家麵條加工廠,能投資多少錢?盧燦估計,三五十萬美元頂天,可七千方秦磚,這可是不可再生資源,它們的價值,要遠遠高於這些投資的。
想到這,盧燦坐不住了!
必須盡快了解這樁投資案的進展程度。
正如穆老爺子所說,這家院子屬於國家的,他們私人沒權利售賣,可正因為屬於國家的,盧燦才擔心,薊縣政府頂不住中日友好大潮,將這裏劃給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
這種事,八十年代的內陸政府,可真沒少做——信息的不對稱,讓他們丟失掉很多,譬如宣紙的製作技術。
………………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