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東瀛什麼時候開始種植櫻花的?”溫碧玉手中撚著兩瓣粘在衣服上的粉紅色的花瓣,輕輕搓/揉,很自然的問道。
這一問題並不好回答,即便是此時的東瀛學者,自己也不清楚。
盧燦也沒有準確答複,但他知道兩點,可以說將東瀛櫻花的曆史與中原文化牽連起來。
“東瀛最早的神話故事書《古事記》第三卷,有推古天皇征伐朝鮮,戰利品中有梅十二、櫻二十九的記載。”
“這應該是東瀛櫻花在曆史傳說中最早的記載。”
小丫頭根本不知道什麼推古天皇,《古事記》什麼的,兩隻眼睛眨巴眨巴,盼解釋。
盧燦隻得一點點給她掰碎揉細了說明。
《古事記》可以說是東瀛最早的野史小說形式的文學作品,用完全用漢字寫成,但已經有東瀛早期變體漢文的一些特征。
它是由太安萬侶(官員名稱)在(銅和四年)712年呈獻給元明天皇。書中記載了憑稗田阿禮口誦之《帝紀》和《舊辭》,以及一些曆代口耳相傳的故事。
憑稗田阿禮是什麼意思呢?後世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人名,其實不是。正確的解讀是,憑為“根據”,稗為“服侍天神的侍女”,田阿禮是這位侍女的名稱。
也就是說,這本書的內容,來源於天神身邊侍女田阿禮的口述。
這本書,在後世有不少專家質疑其真實性,因為一是該書沒有引文;二是該書的語言風格多變,並且很多與事實和曆史真實情況不符,不具備正規曆史書籍該具備的條件,純是牽強捏造的內容,可信度極低。
無論內容是否真實,不容否定的是,這本書真實存在。
理由有三點:
首先,這本書開東瀛文字變遷之先河,東瀛文字的平假名,已經在這本書中稍稍露出苗頭,堪稱東瀛文字起源的實證。
其二,在隨後的很多東瀛史書、文學作品中,都有這本書的提及,也就是說,它如果是偽作,隨後的東瀛作品都是假的。
這肯定不可能!
第三就是,它記錄的某些事情,故事,有很多與中國的上古故事相同或類似。以中國完備的曆史史料佐證,這本書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溫碧玉的知識麵,還是欠缺太多,她猶自懵懵懂懂時,倆人身側不遠處,響起“啪啪啪!”的鼓掌聲。
盧燦一驚,這種開放式的旅遊場所,還真的沒關注身邊情形,怎麼就冒出一位偷聽的?連忙將小丫頭往後帶一步,丁一忠則向前一步,將他倆遮到身後,阿木則快速繞到另一側。
“對不起,打擾了。”
兩棵粗壯的櫻花樹後麵,轉出一位青紗老者,見盧燦時一愣。顯然沒想到剛才那一番宏論出於如此年輕人之口,不過,他很快對盧燦稍稍欠身,“聽到您對《古事記》的分析,深合我心,忍不住鼓掌相慶!”
一口流利的漢語,還有這身打扮,盧燦還真的沒分辨出來,他究竟是東瀛人還是華僑。
“您是……”盧燦擺擺手,示意丁一忠往後退一步。
“鄙人相本直樹。”
哦?是東瀛人?怎麼漢語這麼流利?
想想也沒什麼,漢學研究在東瀛,一直是主要研究課題之一,研究漢學,必須會漢語。這老者一身青紗,又滿口流利的漢語,必定是漢學研究者。
“您好,鄙人姓盧,香江人,打攪您了。”盧燦牽著溫碧玉,還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