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曼穀掃店(2 / 2)

紀念品買不少,真正有意義的古董,一件皆無。

“盧少,前麵那家應該是古董店,我幾次周末來這裏,信徒人山人海的,都是來請佛器的。據說他們的佛器,都是來自於寺廟。”逛許多時候,沒有收獲,田磊中挺不好意思,根據印象,指著遠處的一家店鋪說道。

寺廟中的佛具,為何流落到店鋪中?

這又與泰國人的禮佛有關。

泰國人崇佛,信眾舍家侍佛的多了去了!因此,每一所著名的寺廟,每年都要接受大量的信徒供奉的新佛具。

因此,泰國寺廟很有錢,後世還曾經發生過好幾起,泰國僧人網絡炫富的事情。

新佛具到來,必定要淘汰一部分老佛器。

淘汰品不能直接摧毀吧,於是,有一部分老舊佛器,被寺廟作為賜福品,贈給有名望的信徒,還有很大一部分,被運送到店鋪中,出售給信徒。

走進這家叫做“塔剌”的店鋪,盧燦一喜,衝著田磊中挑挑大拇指。

這裏東西確實不錯,盧燦掃過兩眼,就發現好幾件泰國吞武裏王朝晚期,及曼穀王朝早期風格的佛供品。

佛供品又叫佛教用品,通常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佛供,包括佛像、佛龕、佛畫、舍利塔、佛塔;

第二類是佛事,包括佛教書籍、經書、念珠、寶石、佛香、寶蓋、佛旗、蓮花彩、香、供桌、香爐、木魚、壇缽等等。

第三類是佛裝,也就是袈裟、僧衣、僧帽、僧履。

店麵不大,二十來平米,各類佛具,一應俱全,大約有兩百件。今天並非周末大市,店內沒什麼顧客,隻有一位年輕人,二十來歲,應該是夥計,坐在那裏看書。

見盧燦三人進來,他放下書,站起來行合什禮。

田磊中來曼穀有些時日,對這邊禮節很清楚,他上前合什還禮,兩人用泰語嘀嘀咕咕一陣後,他示意盧燦可以上手去看貨。

盧燦上手的第一件就是他看中的,有明顯吞武裏王朝風格的五鈷金剛杵。

金剛杵有獨鈷金剛杵,三鈷金剛杵,五鈷金剛杵,七鈷金剛杵,九鈷金剛杵之分別。一鈷金剛杵表一真法界;三鈷金剛杵,表喻三界真空;五鈷杵表五智、五佛……

這件法器,藏傳佛教也會經常用到,但使用者都是高僧大德,沒有信徒敢買的,估計是用來鎮店的。

盧燦則無所謂,他是為虎博增加藏品而來,隻要有意義,不吝下手。

五鈷杵表五智、五佛之意。

中間一鈷,表示佛之實智;外圍四鈷,表示佛之權智。杵上下兩端,鈷狀相同,表示佛界、眾生界同具五智之義。

中段柄把鑄出四層八葉,表示波羅蜜及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之三十七尊。四角四珠表泰國四麵佛,中隱一珠表大日如來。

八葉腰部,束以二繩表以“定、慧”二法。四股外端各有長鼻,象征大力神——泰國佛教中大象具有鎮魔之意,代表掌握此杵,則所向無敵、無堅不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

盧燦是如何辨別出這件五鈷杵有著吞武裏王朝風格,而不是曼穀王朝的佛供呢?

這又要與泰國佛教變遷扯上關係。

吞武裏王朝立都於河西吞武裏,屬於半內陸王朝,其佛像造型,相對接近印度宗教,佛教用具同樣如此。而曼穀王朝立都海岸邊,建國後,與東方中原貿易交往很多,佛造像與寺廟建築風格,受中原佛教影響相當大。

這件五鈷杵的造型豐/滿,顯然不是曼穀王朝的風格,其上鎏金褪色很厲害,內部銅製發黑現象嚴重,足有二三百年曆史,因此,它就是吞武裏王朝的佛器。

將這件五鈷杵放下,對田磊中點點頭。

田磊中便開始與這位夥計侃價,一人一句,速度極快,盧燦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

算了,還是看其它貨品吧。

隨便上手兩件,盧燦越看越驚訝——這家店的老板應該與寺廟僧侶關係極好,店內貨架上,陳列的清一色老年頭的佛供和佛事用品。

這裏的器物,有些很陳舊,甚至還有修補、磕碰痕,但年頭很足!

竟然沒有一件是現當代製作的佛供用品。

也就是說,這家塔剌店鋪中,陳列的全是“正品古董”!

最吸引盧燦的是,這家店中佛貢品非常齊全,基本涵蓋東南亞佛教的所有小類別(佛像與舍利子除外)。

有不少佛供,掛有價簽的,盧燦看看,不算貴——一件有兩百年曆史的曼穀王朝銅酥油燈,造型相當別致,品相也不錯,隻要二百六十泰銖,折合港幣一百元左右。

要不……包圓?

這一念頭泛起,怎麼也壓不下去!

見田磊中和對方還在拉鋸般的討價還價,盧燦笑笑。

“田哥,讓他叫老板來,我準備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