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畫眉鳥。我可以告訴你們它們在幹什麼,還知道過去後會見到幾個破蝸牛殼(螺旋形的)。畫眉把在運河岸邊的草坡上找到的那些蝸牛帶到路上,想在硬地上或石頭上把殼磕破,以便吃到藏在殼裏的動物。

瞧那兒!和我剛才告訴你們的一模一樣,那裏至少有十多個碎了的蝸牛殼。畫眉吃了許多蝸牛和無殼的幼蟲,做了不少好事,可是,得到的讚賞卻遠不如做的好事那麼多。而且,村裏的孩子和從煤礦來的大人總在找它們的窩,掏走裏麵的鳥蛋或小畫眉。許多對人有益的鳥常常被濫捕濫殺。

現在我們到了公爵大道,在一棵白楊樹的枝頭上落著一隻大山雀。看吧,它是山雀家族的國王,而且自己似乎也很清楚這一點。與其他山雀一樣,這是個不安分的家夥。你們瞧,它長著黑色的腦袋和胸脯,白白的麵頰和發綠的背部。一會兒用其中一隻彎鉤形的爪子將自己懸在枝條上,一會兒又用雙爪緊握樹枝。它在忙著搜尋枝葉上的昆蟲。不過,大山雀有時是個大暴君。它會用自己又尖又短的直喙對付自己的鳥夥伴,不停地敲擊它們的腦袋,敲得它們頭顱綻開,然後啄食它們的腦漿。沼澤山雀和煤山雀在這裏也很常見,我們散步時常常可以留意到它們。

如果威利願意帶著蟲網翻過樹籬去池塘的水草叢中撈一撈的話,我相信你一定能逮到些水生昆蟲。男孩們都很喜歡把網浸到水裏的這個主意——他們通常能從中得到很大的樂趣,所以他們的衣服通常不是一般的髒。對於自然學家來說,長著水草的池塘可不是個小地方,因為他們能從那兒找到各種美麗而奇特的動物。在浮萍和水毛茛叢中撈一撈,總會有不少收獲。

威利的瓶子很快就裝滿了小活物,我們瞧瞧裏麵都有什麼:最顯眼的是一隻大甲蟲,它一會兒快速往水上躥,一會兒又沉入水底,嚇得瓶裏的水蚤四散奔逃。讓我們坐到路邊的白楊樹下,取出這隻大水甲來仔細觀察。抓的時候一定要當心別被咬到手指,因為它的顎很是尖銳有力。龍虱先生(Mr. Dyticus)——龍虱是它的名字,Dyticus 這個詞來源於一個希臘詞,意思是“喜歡潛水”。龍虱是最貪婪的水生昆蟲之一。不過,我們還是先仔細瞧瞧它的外形。你們看,這種甲蟲的外形很適於它的水中生活。瞧,那對槳形的腳上嵌著寬寬一圈的細毛,多麼適合遊泳啊。它的鞘翅很光滑,沒有褶皺;我從這一點得知它是雄性,因為雌龍虱的鞘翅上有褶皺。

龍虱前足的構造很特殊。你們仔細看,龍虱的腹部像個大圓盾,上麵布滿了吸盤,其中兩三個吸盤比其他的都大。靠著這種吸盤,龍虱可以牢牢吸附在它想吸附的東西上。龍虱的翅膀大而結實,與甲蟲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它的翅膀也位於堅硬的鞘翅下。我要把這一小截棍子伸到它嘴邊。傑克,瞧它結實的顎部,我會告訴龍虱是多麼善於使用它。如果威利把這種甲蟲放進他的魚缸,讓它們和他最心愛的刺魚在一起的話,沒多久他可能就要損失一些刺魚了。

一旦某條倒黴的魚或某隻不幸的蠑螈落入這位淡水暴君的顎下,厄運就會降臨到它們身上。我曾見過龍虱先生撲到一隻成年蠑螈身上,不管那個受害者怎麼扭動翻滾,始終無法掙脫這個致命擁抱。龍虱還會攻擊小金魚。弗蘭克·巴克蘭德先生曾告訴我們這種水甲蟲是如何撕碎一條幼年大馬哈魚的,他親眼目睹了發生在愛爾蘭的一個池塘裏的那一幕。

你們看到了,龍虱的前足很結實,可是非常小。龍虱用它的爪子抓取獵物,再將食物送到口中。你們很容易想象龍虱先生輕而易舉地吞食一條幼嫩的魚。但是,你們也許不知道,它還敢於攻擊和自己塊頭一樣大甚至比自己還大的甲蟲。它會抓住那些甲蟲的頭腹結合處,因為甲蟲隻有那個部位是柔軟的。對昆蟲做了大量觀察的自然學家博美斯特博士告訴我們,他曾經有一隻和大水甲(即龍虱)有親戚關係的甲蟲,曾看到它在四十小時內吃下了兩隻青蛙。

龍虱通常在水中產卵,幼蟲孵化大約需要兩星期。經過一段時間(我不知道具體要多久),這些幼蟲長到大約兩英寸那麼長。這些古怪的家夥外貌可怖,非常貪婪。現在,把你的網借給我吧,威利。我敢說我們很快就能搞到一個標本。我們看看這裏都有什麼。池塘裏到處都是一群群的水蚤!

噢,這兒有個寶貝!一段會動的長玻璃線——這會什麼呢?我們要把它單獨裝一個瓶,回頭我再給你們講講它。網上又有窸窣聲,可還是沒有水甲蟲的幼蟲。不要緊,童謠書是怎麼說來著?

“如果一次不行,試,試,再試一次。”

重溫了這首很棒的小詩之後,讓我們“再試一次”吧。而現在我們得到的獎勵是——一個龍虱的幼蟲落網了。這個東西長著長長的身體,某些方麵,會讓人聯想到蝦。噢,看它的頜部,張開的時候可夠大的!你們瞧它身體的最後一節上有對毛茸茸的尾巴,它就是靠著這對尾巴將自己懸停在水麵上的。我曾經在水中養了些這種幼蟲,留意觀察它們的食肉習性。它們吃水生昆蟲的幼蟲,由於沒有成蟲那樣強有力的頜部和身體,它們殺不死魚。等到快要變成蛹時,它會在塘堤上挖洞,安下來。在接下來的大約三周的時間裏,它在洞中經曆蛻變,長成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