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市場調查、預測(2)(1 / 3)

(3)賣者與買者之間的競爭。在市場商品交換中,賣者總是企圖以高價出售自己的商品,獲得更多的利潤;而買者總是企圖以最低價格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兩者之間展開競爭是必然的現象。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賣者在競爭中處於優勢,買者則處於劣勢;反之,買者處於優勢,而賣者處於劣勢。

由於各種商品經濟條件不同,而競爭的性質、規模和特點是不同的。小商品經濟競爭的結果,引起兩極分化;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是為了爭奪利潤,壟斷前的資本主義自由競爭,一方麵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麵又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

在我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由於各個企業都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在企業之間也必然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著競爭關係。社會主義競爭是各個經濟單位之間開展的比優質低耗、比物美價廉、比適銷對路、比服務周到的競爭,目的是為了互相促進,優勝劣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14.當前我國市場競爭有哪些新的特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執行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在目前有以下十大新的特點:

(1)行業競爭:由獨家經營,發展到多種經營成份並存。

(2)商品競爭:由重視數量到重視質量、品種、價格、款式等多方麵。

(3)流通競爭:由單渠道、多環節購銷,發展到多渠道、少環節,產銷直接見麵的協作關係。

(4)信息競爭:由單純依靠資料、廣告獲取信息,發展到全麵建立商情信息組織,形成信息網絡。

(5)服務競爭:由“官商”作風,以“坐門等客”求購為主,發展到“出門找客”供貨為主,服務熱情周到。

(6)人才競爭:由單純利用本地、本單位人才,發展到麵向全國各地、各行業、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聘請“能人”。

(7)經營競爭:由守著“大鍋飯”靠國家過日子,發展到實行廠長任期目標責任製、承包製、租賃製、股份製等多種管理辦法,完善企業經營機製。

(8)信譽競爭:由用戶登門提意見,到主動征求用戶意見,贏得用戶信任。

(9)廣告競爭:由冗長、粗劣、陳舊、枯燥的廣告,向簡明、藝術、新奇,寓廣告於娛樂之中的方向發展。

(10)招攬顧客的競爭:靠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環境,注意商品陳列的整齊、美觀、醒目等綜合服務以招攬生意。

15.怎樣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有人總結了競爭的十個要訣,其內容如下:

(1)質量的競爭,要以優取勝;

(2)品種的競爭,要以新取勝;

(3)價格的競爭,要以廉取勝;

(4)信譽的競爭,要以誠取勝;

(5)服務的競爭,要以熱情、周到取勝;

(6)信息的競爭,要以及時、準確取勝;

(7)商品陳列的競爭,要以整潔、美觀、醒目取勝;

(8)宣傳廣告的競爭,要以簡明、藝術、新奇取勝;

(9)招徠顧客的競爭,要以一視同仁取勝;

(10)經營的競爭,要以善於管理取勝。

16.當前不正當競爭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梁俊蘭同誌在《法製文摘》對以下不正當的競爭方法、形式做了披露:

(1)冒充、偽造他人的注冊商標、標記、包裝或者盜用其他企業的名義,生產和銷售冒充名牌的劣質產品。

(2)不標生產單位、名稱或地址,采用“拉大旗作虎皮”的辦法,隻印“中國製造”或“上海製造”;或隻印外文字母和拚音,冒充進口產品。

(3)利用廣告及其它方式陳述或標示虛假的產品性質、品質、原料、產地等。

(4)違反國家物價管理規定,任意提高或降低價格,競購競銷。

(5)采取行賄或變相行賄及其他非法手段推銷產品,如各種價格回扣、補貼、優待等。

(6)利用“好處費”、“操心費”以及高價誘購、抬價搶購等手段引誘他人不履行合同而和自己交易。

(7)在評選名牌產品時,用紀念品等物品換選票,或讓本廠職工在展覽會上購買本廠產品等方法爭名牌。

(8)利用“包裝品”推銷商品。

(9)采用損害其它企業信譽的手段,排擠處於競爭關係的企業。

(10)竊取他人技術成果的行為,如,收買其它企業那些知道某項技術成果的人員,由他們提供所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