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經濟核算?
經濟核算是管理經濟活動的一項重要原則和一種有效的手段。經濟核算是利用價值形式(如貨幣、價格、資金、成本、利潤等),通過記錄、計算、分析、對比,對經濟活動中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全麵的、嚴格的考核、監督,借以保證企業最合理、最節約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用自己的收入補償自己的支出,並取得盈利。
社會主義企業實行經濟核算的客觀依據,一方麵,它是生產社會化的客觀要求。為了有效地組織生產,實現社會的擴大再生產,就必須比較勞動消耗和生產成果,以確定其經濟效益。另一方麵,它是節約勞動時間規律所決定的。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要努力提高生產效率,使自己的勞動消耗低於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以便使出售產品所獲得的收入在補償消耗之後,還能獲得剩餘產品。
企業經濟核算包括以下內容:
(1)生產成果的核算。①通過質量、品種和產量等指標分別來反映和評價企業為社會提供使用價值的狀況;②由於實物產量指標難以彙總計算,需借助價值形態的指標(總產值、商品產值、淨產值)來綜合反映產品的數量。兩者結合起來可完整地反映和評價企業為社會提供使用價值的情況。
(2)產品成本的核算。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原材料消耗、活勞動消耗狀況,以及資金利用程度等指標的高低都要在產品成本中反映出來。
(3)資金占用的核算。企業對資金占用的越少,而社會上可利用的資金就越多,從而可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速度。資金占用核算的指標有資金周轉率、資金占用率、資金利用率等。
(4)利潤的核算。利潤是企業生產消耗和生產成果綜合比較的結果。企業銷售收入、銷售費用、產品成本、產品質量等均可在利潤指標上得到綜合反映。
2.增加產品銷售收入的意義有哪些?
生產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是一項重要經濟指標。銷售收入=產品銷售量×單位產品銷售價格。在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產品銷售量越大,則銷售收入越多。推銷人員不懈地努力,不斷增加產品的銷售收入,有以下重要意義:
(1)產品銷售收入是保證企業再生產不斷進行的重要條件。企業應盡快地將產品銷售出去,取得貨幣資金,用來補償上一個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切耗費,從而保證企業再生產的資金需要。
(2)產品銷售收入是實現稅金和利潤的關鍵。稅金和利潤包括在出廠價格之中,而產品的銷售必須按規定的出廠價格結算。產品銷售收入越多,國家財政收入越多,企業留利也越多。國家、企業、職工個人都會受益。
(3)產品銷售收入是影響企業流動資金周轉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流動資金占用額不變的情況下,產品銷售得越快,銷售得越多,資金周轉速度越快。資金周轉越快,則資金利用率越高,越節省資金。資金越節省,不僅企業可以減少貸款利息,而且可以把節省下米的資金用於國家經濟建設急需地方上去。假定一個企業上年度銷售額1,000萬元,流動資金周轉5次,則需要流動資金200萬元(即1,000萬÷5),如果在當年銷售額1600萬元,流動資金周轉10次,則需要流動資金160萬元(即1,600萬÷10)。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增加了600萬元,由於銷售得又快、又多,反而減少流動資金40萬元(即200萬元-160萬元)。
8.考核企業產品供貨合同執行情況的指標有哪些?
(1)本期合同交貨完成率。檢查企業供貨合同執行情況,用訂貨量與交貨量對比,以反映合同交貨已達到的程度。本期合同交貨完成率是按本期發生數計算的:
本期合同交貨完成率=本期交貨量/本期訂貨量×100%
(2)累計合同交貨完成率。累計合同交貨完成率,是按截至本期為止的累計交貨數計算的:
累計合同交貨完成率=累計交貨量/累計訂貨量×100%
式中:“累計交貨量”是指年初至報告期末止累計交貨數量,包括交本期合同、上期合同和預交下期合同的數量,“累計訂貨量”是指年初至報告期末所有合同規定的交貨量、上年合同欠交部分轉為本年的交貨量和下期合同提前在本期交貨的數量。
在按公式計算合同交貨時,退貨應分別情況進行處理:如退回本年度內發出的產品,應從累計交貨量中扣除退貨數;退回上年度發出的產品,不予扣除;如因質量問題退回工廠修理,修理後仍交原訂貨單位的,不作退貨處理;同一種產品,因調換規格而退貨,不調整累計交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