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阜康錢莊的創始人——“紅頂商人”胡雪岩、日本明治維新時崛起的三菱創始人——岩崎彌太郎,生活在相近的時代,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於同一年撒手人寰。可是,如今阜康已經煙消雲散一百多年,而三菱依然舉世聞名。
兩人都出身低微卑賤,白手起家。岩崎彌太郎出生於1834年,是德川幕府統治末期、距離日本在外國槍炮壓力下打開國門,還有將近20年。岩崎彌太郎的父親,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地下浪人,日日靠著酒精麻醉自己,為鄉裏所恥笑,貧困潦倒。岩崎彌太郎更曾因父親受官府欺壓,在官府門口的柱子上寫下“官以賄賂成,獄因愛憎決”的對聯,而被捕入獄。
胡雪岩出生於1823年,比岩崎彌太郎大11歲,他出生時,離中國因鴉片戰爭而打開國門,也是將近20年。同樣出身低微的胡雪岩,能夠在一家錢莊當個夥計,已經算是幸運。不過,在隨後的時局巨變中,他在錢莊當夥計領悟的生存之術、閱曆經驗,比科舉的功名和世襲的爵位更有用。在《紅樓夢》中,無論是不學無術的賈珍,還是飽讀群書的賈政,更不用說少不更事的賈寶玉,全都被家人、小吏所耍弄。岩崎彌太郎和胡雪岩,都是靠著“能辦事”,尤其是善於辦“洋務”,才得以出人頭地。
岩崎彌太郎和胡雪岩的政治後台,都是在清朝和日本政府內部進行改革、對西方開放中新崛起的政治勢力。岩崎彌太郎的政治根據地是土佐藩,他的人生拐點,就是作奉土佐藩的命令,派駐長崎,向外國人采購軍火、借款。在當時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下,長崎的“出島”,是德川幕府允許與外國人貿易的惟一窗口。岩崎彌太郎當時的工作、後來的生意,主要是籌備戰爭後勤補給。
讓岩崎彌太郎賺大錢的戰爭,既有內戰,也有外戰,其中有針對德川幕府的倒幕戰爭、地方勢力叛亂的西南戰爭、日本針對台灣的侵略戰爭等。比如西南戰爭,這是“明治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的個人悲劇,但卻是三菱的輝煌。據曆史學家測算,在西南戰爭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軍費,進入了三菱的口袋。
從表麵上看,胡雪岩發的也是戰爭財: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左宗棠在西北的戰爭、以及為了對西方備戰而興辦的洋務軍工企業。經辦采購、借款,讓胡雪岩大賺其錢。
不過,兩人的本質區別在於:胡雪岩是以“官商”的身份辦這些事情,而岩崎彌太郎則是以一個純粹的“商人”身份參與。岩崎彌太郎的軌跡,是先從民到官,再從官到商。胡雪岩則相反,從商到官,生意越大,官品越高。岩崎彌太郎的棄官從商,胡雪岩的商官同升,正是清朝、日本資本主義發展不同命運的要害之一。
由於出身低微,擺在年輕的岩崎彌太郎麵前的出路,一條是苦練武術,出名後當官或者開設劍道館,岩崎彌太郎自知身體差,沒走這條路。另一條路就是成為儒學家(儒學在當時日本仍然是“顯學”),這讓他敲開了幸運之門。他幫後藤象二郎(也是後來明治維新中的風雲人物)代筆的一篇經濟論文,得到政壇實力派吉田東洋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