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漫長的等待
策劃
作者:屈竹傑
在事物的發展當中,時機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在幾十年前就有了3D概念,但是直到電影《阿凡達》的出現,3D技術才迎來真正爆發。智能家居的發展亦是如此,隨著穀歌和蘋果的介入,這個三十多年來不斷被熱炒的概念,終於開始真正走近大眾。從2014年開始,CES的風向標就開始從過去的電視、電腦等硬件轉向了智能家居。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預測,智能家居市場將由2012年的250億美元、2013年的33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710億美元。進入2015年,智能家居似乎已成所有媒體和業者無法繞開的話題。
漫長的等待
20世紀80年代,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經出現,但是一直以來,所謂的“智能”都隻是在“控製”上麵做文章。“Smarthome”更多的時候還停留在“Home Automation”的階段,不過是“遙控器”的一種延伸。
最初的專業智能家居廠商都是通過總線、網關等入口,針對協議的控製和應用進行編程,在觸摸麵板或者按鍵板上實現對電視、音響、空調、監控、窗簾等家庭設備的控製與管理,我們稱之為“中央控製”。智能家居最極致的呈現是1997年落成的比爾·蓋茨的“未來之家”,但是和這座超級豪宅一樣,智能家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被貼著“奢侈”的標簽。或者說要被自動化的家,起碼是一座“House”,對於大部分住在公寓裏的人來說,遙控一個家庭設備,不過是走兩步路的事情。普通家庭裏,最容易的切入點是“燈控”,現在的家庭照明越來越複雜,動輒數條燈帶、複雜的調光調色功能,通過場景的設置,可以簡化燈光的繁瑣應用。
除了專業廠商之外,與智能家居相關的家電廠商、通信廠商、電信運營商也都一直覬覦這塊蛋糕。2010年,摩托羅拉曾經收購過智能家居軟件公司——4Home,其技術對於移動平台有著很好的支持。同一時間,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宣布收購家庭自動化平台的開發者——Xanboo.Xanboo也是更傾向於為第三方服務提供商銷售其平台,他們很早就提出了“基於雲的家庭自動化架構”口號。穀歌也曾在2011年推出過Android@Home計劃,希望將每一個家庭設備都連接到手機上。2003年在國內眾多家電品牌的參與下,閃聯標準問世,2011年,海信牽頭成立中智盟(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的簡稱)。探索智能家居的腳步從未停止,但似乎建樹有限,智能家居對於大眾來說仍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智能家居全民皆兵
2014年,智能家居忽然大熱。不過真正推動這一局麵的,並不是行業相關廠商,而是洶湧而來的智能化大潮。放眼身邊,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物品都被冠以“智能”二字,從智能手機開始,到智能電視、智能投影機、智能冰箱、智能門鎖、智能手表、智能自行車、智能杯子、智能襪子……根本停不下來。有預測表明,到2020年,全世界的物聯網連接將達到750億,對消費者和生產商產生深遠影響。當所有的設備都成為了互聯網上的節點,整體的智能化似乎也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這種潮流下,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蜂擁而入,企圖搶占智能家居製高點。
穀歌和蘋果的出手激起了最大的浪花,他們本身就有著難以撼動的影響力,同時他們也都誌在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係統。穀歌去年收購了恒溫器和煙感廠商Nest,成為公司曆史上第二大收購行動,穀歌已經意識到,智能家居並不是設備與手機聯動那麼簡單。Nest的恒溫器和煙感,可以通過WorkswithNest(API)與其他智能家居設備通信,根據空間環境及用戶需求主動設計服務參數,並彙聚其他智能家居節點。此外,穀歌還收購了Wi-Fi攝像頭公司Dropcam,以及Revolv公司,後者提供的智能家居樞紐可以彌合多個不兼容的標準。
蘋果2014年推出的HomeKit.能夠為開發者把連接設備安全地連接到iOS,蘋果在HomeKit的開發文檔中表示:“HomeKit可以讓用戶在不必安裝廠商應用的情況下,統一通過一個平台對智能家電進行控製。”HomeKit協議非常底層,其作用僅限於讓iOS平台和家居設備相互握手,之後想要繼續控製其他家電設備,仍然需要家電廠商在HomeKit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