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等離子真的衰了(1 / 2)

等離子真的衰了

觀察·事件

作者:蘆偉

這些年一直不斷有人唱衰等離子,現在可能是真的衰了,消費賣場中等離子電視早已難覓蹤影,專業領域裏單屏等離子隨著鬆下停產而不再供應,等離子拚接屏也正麵臨著斷貨的局麵。曾經熱鬧紅火的等離子落到如此田地讓很多曾經力挺和喜歡等離子的人唏噓不已,到底是什麼導致這一局麵發生的呢?

鬆下引發震動

2013年底鬆下正式承認放棄等離子技術,這一事件對行業產生了巨大震動。作為等離子技術最堅定的支持者、全球等離子顯示領域的第一巨頭和行業主導者,鬆下的退出無異於宣布了等離子的失敗。

等離子曾經是平板顯示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在2005-2008年液晶顯示還無法解決大屏幕良品率和成本問題的時候,等離子幾乎霸占了全部平板大屏幕市場。等離子出色的動態效果、高對比度和色彩還原真實等即便是今天的液晶也無法比擬的優點,讓鬆下十分看好等離子的發展前景。

作為等離子陣營內最為積極的推動者,鬆下投入巨資布局占位,在2004年到2009年的6年時間裏,在日本本土的4個新等離子工廠相繼投產,到2007年鬆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等離子麵板製造商,每年製造等離子麵板的能力達到了1,800萬塊。之後無論是產量和銷售,鬆下等離子均長期處於全球市場主導位置,占據著達六七成以上份額。為了適應不同市場需要,鬆下不斷完善其產品類型,不僅實現了從家用到商用40英寸到152英寸的全覆蓋,還通過NEOPDP等技術創新,讓產品的發光效率獲得極大提高,耗能進一步降低。

然而付出並不意味一定會有回報,在產品性能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鬆下等離子的銷量卻在不斷下降。與液晶的突破猛進相比,等離子近幾年的市場占有率持續走低,被壓縮到5%以下。

挑大梁的鬆下退出等離子業務後,布局重點早已不在等離子上的三星和LG也先後宣布於2014年末停止等離子的生產。值得回味的是,當三星宣布這一消息後,SDI股價迅速上漲2.47%,這反映出市場對等離子已經失去興趣。四川長虹擁有國內唯一一條等離子麵板量產線,投資超過20億元,實現生產後持續虧損,在2013年虧損達到了3.47億元,最終不得不在2014年末發布公告,將等離子業務轉讓。失去更多巨頭支持的等離子,前景黯淡。

好產品差結果

等離子和液晶是同時代成長起來的平板顯示技術,這注定了二者必然成為競爭對手。等離子屬於主動發光技術,具有可視角度大,亮度均勻性好;暗場動態範圍大、圖像層次感豐富;圖像拖尾時間小,動態清晰度高;色彩還原能力好,顯示色彩自然等特點。而早期液晶雖然畫質細膩、分辨率高,但在亮度、可視角、大尺寸等方麵與等離子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存在較為嚴重的“拖尾”現象。這些讓等離子陣營廠商認定,在與液晶的競爭中,等離子必定占據優勢地位,的確,在40英寸以上平板顯示中,等離子一度占據了統治地位。

為了持續獲得豐厚的利潤,牢牢壟斷等離子技術及上遊麵板資源,等離子陣營采用了封閉的策略,產業鏈拒絕向其他廠商開放分享。鬆下更是希望借等離子優勢甩掉跟隨者,不願與任何企業合作。這種封閉思路使得其他企業紛紛知難而退,倒向液晶陣營。隨著時間的發展,等離子陣營內部也在發生變化,日立和先鋒因戰略調整相繼退出,韓國三星和LG則更為看好液晶的發展,從初始的液晶、等離子並重,調整為重液晶、輕等離子的發展策略,漸漸形成鬆下一枝獨大的局麵,後來雖然長虹加入其中,但量級無法與鬆下相比。

與等離子的封閉觀念不同,液晶陣營則采取了充分開放的態度,參與廠商越來越多,同時在三星、LG、夏普、索尼、奇美等企業的帶動下,眾多液晶廠商加速產業布局,技術開放,貨源充足,產量激增,成本下降,整個液晶市場充分競爭,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