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陳凱哥帶著鞏莉、張國容遠赴法國,他們合作的影片《風月》入圍了戛納的主競賽單元。 WwWCOM因為《霸王別姬》的影響力還在,這幾位拿獎的呼聲很高。
然而當得獎者名單揭曉時,《風月》顆粒無收,反而是一部叫《賽馬》的香港片,成為了這屆戛納電影節真正的黑馬。
此片的男主角叫丁繼川,女主角叫任瑤,都是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屬於那種比較底層的三流演員,別到國外,就連在香港都沒啥名氣。
整部影片最大牌的演員是午馬,飾演一個窮困潦倒的老賭棍,年輕時因為賭馬而妻離子散,到老了還死不悔改。他賺點錢全扔進馬場裏,就盼著能夠一朝翻本。
至於導演李安,也不是啥大腕兒。他給康劍飛當了幾年副手,獨立執導後也都是拍一些撲街商業片,在香港電影圈的名氣還不如劉振偉。
可就是這樣一部導演、演員拍的低成本文藝片,卻在戛納大放異彩,一舉斬獲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男演員(午馬),讓無數人跌破眼鏡。
最意外的是午馬,他演了那麼多年的電影,都隻能做綠葉當配角。這次雖然也是配角,但卻因此而加冕戛納影帝(戛納影帝和影後沒有主配角之分)。
消息傳回香港之後,大家都不敢相信,就連午馬自己也以為李安是在開玩笑。
東方影視行公司抓住機會,趁著獲獎與國外片商展開談判,隻歐洲地區的版權費(賣斷)就賣出6萬美元。不但收回製作成本,而且還純賺了4萬美元。
李安總算是揚眉吐氣了,這種文藝片在港台都不討喜,他生怕會把內褲都虧掉。
6月初是暑期檔的預熱,《賽馬》借著獲獎的新聞熱度,迫不及待地登6香港各大影院。剛開始排片並不多,而且場次也安排得不好,都是白和深夜的場,畢竟這隻是部文藝片而已。
反而影院反饋回來的信息,卻讓人驚訝不已,《賽馬》憑借垃圾場次和少量排片,周票房就收獲18萬,下午場的平均上座率高達6%。
這個數據看似不咋樣,其實非常逆。
東方院線公司連忙給《賽馬》增加排片,平均每個電影院每晚都安排放映三場,這個舉措讓《賽馬》的單周票房暴漲至47萬,而且口碑飛快傳開。
香港人對賽馬這項運動的喜愛,可以排進世界前三,對賭馬的熱衷稱得上世界第一。《賽馬》這部電影拍得雖然很文藝,但卻貼近香港市民的生活,影片所表達的深層次思想也讓香港觀眾感同身受。
到第三周,《賽馬》的單周票房還在增長,已經突破了6萬大關,累計票房1萬,幹掉嘉禾的《虎度門》(蕭芳芳、袁永儀主演),成為該段時間的票房冠軍。
《賽馬》持續上映了五周,等到暑期檔的猛片接連上映,它才終於落畫,香港最終票房18萬。年底統計全年票房時,這個成績位列1996年香港年度票房榜第7位。
李安憑借此片揚眉吐氣,擔任男女主角的新人丁繼川和任瑤也一炮而紅。至於午馬,嘿嘿,人家可是國際影帝,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香港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