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2 / 2)

楊澈聽到妹妹的呼喊,扭頭向葉羽看去,但見葉羽左臂滲著鮮紅的血垂在身側,隻有右手舉著刀艱難的擋住一次次攻擊。

楊澈急怒攻心,他倏地飛撲過去,手中長刀揮舞不停,向著攻擊葉羽的蒙古兵劈了過去。

那蒙古兵急忙舉刀護住命門,哐的一聲,雙刀相撞。楊澈這一刀力道極大,那蒙古兵被震得虎口生疼,力氣盡數卸去,手中馬刀再也握不住,腳下步子也站的不穩,蹬蹬蹬倒退幾步。他還沒來得及重新找回重心,楊澈的刀便已經又劈到眼前,那人還沒來得及哀嚎,胸口便已被長刀劈中,幾個踉蹌便倒地不起。

楊澈的動作凶狠凜厲,手中長刀舞得又快又狠,令人眼花繚亂,步法更是矯捷有力。眼見城牆上又冒出一個敵人,但這人卻連城牆都沒來得及上,就被楊澈反手一刀削了首級。

此時,城樓上的缺口越來越大,縱然楊澈本領通天,也是漸感吃力。

葉羽靠在後麵的柱子上,心中快速盤算著對策。如此下去渾源縣城怕是都不保,如今不知援軍何時能到,也不知城內將士還能支撐多久。

擺在眼前的似乎就是兩條路,要麼拚死奮戰,待到城破之時也便人亡;要麼就是棄城後撤,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葉羽本人似乎更偏愛後一種選擇,但他轉念想想,這城內的官員將士,恐怕都不會這麼選。

所謂氣節,對古人來說有多麼重要,雖然葉羽無法感同身受,但卻也能了解的到。

自古華夏最重氣節,這也是老祖宗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品質,雖然到了後世還能保持這種氣節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吧。

那麼,既然如此,不如盡力一試吧。

葉羽將目光移向始終堅持站在城樓上與將士們共進退的縣令鄭關身上。

靠近鄭關,葉羽對他說道:“鄭大人,不知援軍何時才能趕到?”

鄭關心中焦急難耐,隻說:“早已派了人去傳信,現在隻怕是路上遇到敵軍,耽擱下了。”

葉羽沉默,耽擱下還是好的,若是被敵軍攔截全員斬殺,那才是眼下最不願看到的局麵。

“那麼大人,既然如此,不如趁如今還能頂住,迅速撤離……”

葉羽的話還沒說完,鄭關便厲聲喝道:“吾輩守城有責,若此時棄城,與鼠輩無異!如何有顏麵麵對陛下,如何有顏麵麵對山河百姓?鄭某蒙受陛下恩典,為一縣縣令,必會報答聖恩,勢必與渾源縣城共存亡!”

葉羽早知他會有此一說,心中不免歎息,卻也少不了敬佩他的氣節和忠貞。後世國人,若能個個像他這般,堂堂中華想必也定會蒸蒸日上,再次位列世界頂峰。

葉羽忽的抱拳,向鄭關一揖,道:“大人高義,葉某敬佩。”

鄭關被這小子的舉動搞得摸不著頭腦,隻奇怪的打量著他。

葉羽又道:“既然大人有此氣節,那不如由我們繼續守在這城上爭取時間,然後再組織點兒人馬去城內疏散百姓。百姓出了渾源縣城,便可向恒山之上逃,蒙古人的騎兵弓箭手再怎麼厲害,也諒他們追不到天險恒山之上!”

鄭關想了想,點頭道:“你說的有些道理,隻是,要讓誰去做這件事?”

葉羽的目光看向還在拚命殺敵的楊澈和楊雪笙,唇角露出笑意,道:“楊家兄妹最合適!他們本就常年生活在恒山之中,再加上恒山楊家在此處百姓中的號召力,想必大人也會覺得他們是最合適的人選吧?”

鄭關眼前一亮,道:“可行!隻是,怕楊賢侄他們不肯……”

這一層葉羽怎麼會沒想到,他微微歎息,道:“我去和他們說吧。”

鄭關看著葉羽邁著步子向楊澈走去,其實打從今日第一次相見,鄭關都沒有正眼看過這個一身白衫的年輕人。此時卻不知為何,鄭關凝視著葉羽的背影,卻覺得這個年輕人並非像他外表這般清瘦。

突然聽到葉羽計劃的楊澈,明顯是不能接受的,什麼叫掩護百姓向恒山上麵逃?什麼叫隻有自己和笙兒最了解地形?這明明是讓自己逃跑啊!恒山楊家的人,怎麼能在這樣的時刻臨陣脫逃?

楊雪笙更是不能接受,她鬧著要留下,必須要跟哥哥和葉羽一起離開。

葉羽看著堅持不走的兩兄妹,心中也不免升起一些不舍,可是,此時自己必須要考慮方方麵麵,而且,也必須要為心中敬仰的楊前輩護住這兄妹二人。

於是,他緩緩說道:“阿澈,你的大義,是身死你一人,還是為拚死護住城中所有百姓而暫時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