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美同行(2 / 2)

江月微微一怔,問了句:“看石頭去?”

夏空聽見她這話也不禁笑出了聲,她走到江月身邊,道:“世界文化遺產,江大小姐還有設麼不滿意的?”

葉羽哈哈一笑,拉住憐香的手往樓下走去,手中折扇輕搖,慢悠悠的念著:“石樓臨清空,南眺出千裏。人憐山氣佳,餘歎禹功美。想彼未造時,極目皆洪水。誰知耕桑民,幸免魴與鯉。”

江月不知道他在念叨些什麼,夏空一知半解,隻知應是讚美龍門石窟風景的詩句。

憐香卻是飽讀詩書,她知道這是宋代司馬光的作品,不禁也是莞爾,道:“司馬光五十三歲來到洛陽城居住,在這裏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寫就《資治通鑒》,期間更是寫就許多讚美龍門的詩句。可惜我一向深居宮中,也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來親眼看看。不知司馬光言下的‘鑿龍山斷開天闕,導洛波回載羽殤’是否真正如此壯觀。”

他們夫妻倆一唱一和,夏空和江月麵麵相覷了下,不禁都是一笑。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南郊,六個人出了客棧便進了馬車,葉羽和楊澈照例還是騎馬。

到了龍門之後,之間東西兩山對峙,伊水中流,一片山清水秀。

來之前還在吐槽石頭沒什麼好看的江月,這下子就徹底閉嘴了。

葉羽大笑著搖搖扇子,道:“月,你看,東西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若門闕,故而,此處也叫伊闕。”

他說的這些憐香都不清楚,於是便更加好奇的仔細聽著。

江月本想白他一眼,問他怎麼知道,但轉念間想到,葉羽在現代時已經來過一次洛陽龍門,他對這些東西記憶力簡直無敵了,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葉羽帶著一眾人邁著方步走進去,他邊走邊為大家介紹,他本就唇齒伶俐,如今侃侃而談,描述的有聲有色,不禁讓所有人的聽得十分認真。

江月和夏空那是認識他十年了,對他講故事的本事了如指掌,如今仔細聽著他講,十分他投入。

憐香對他一向信服,自己又沒見過,聽他說的十分有趣,自然興高采烈。

楊家兄妹常年居於北境,也是一次都沒來過這裏,如今看到山明水秀的樣子,再聽著葉羽井井有條、又異常聲動的講解,更是聽得仔仔細細,生怕落下一個環節。

他們先是逛的西山,西山是石窟精華所在,像有名的奉先寺和萬佛洞都是在西山上的,這裏還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勝,眾人看得入迷,皆是歎為觀止。這些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曆經數代有此景觀,眾人看著石窟裏麵的一尊尊生動如許的佛像,無不感歎古人睿智。

而葉羽身處此地,他心中自有感歎,隻是與其他人不同罷了。

現代時,他也曾到過這裏,看過龍門石窟裏的佛像。但那個時候,除了萬佛洞和奉先寺中的大佛保存完好之外,許多佛像都已經殘破,顯然是人為破壞。

如今看到明代時保存完好的一尊尊佛像,葉羽心中不免生出許多悲憤之意。當初二戰戰爭之時,龍門被破壞和盜竊可想而知。很多東西侵略者帶不走,他們也要毀掉。

西山轉完之後,他們又到了東山。東山又名香山,因出產香葛而得名。北峰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居所和墓園,南峰則是香山寺。

“洛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白居易所言果然不虛,難怪他晚年居於此處,並號香山居士。”

憐香站在東山的香山寺上,再隔著伊水眺望西山,見對岸石窟壯麗無比,不禁有此讚歎。

石拱橋猶如長虹臥波,橫跨龍門口上,憑欄四顧,隻見如畫青山聳立兩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蔥蘢,鳥鳴婉轉,碧泉飛濺,滾珠落玉。

幾個人平時哪裏見過如斯美景,如今看到了真正是流連忘返了起來。

葉羽雖然之前來過這裏,但現代旅遊的人極多,根本無心欣賞太多。如今這裏還未變成旅遊景點,遊客甚少,再加上青山綠水,根本不似後世那般汙染嚴重,自然心曠神怡。

更何況,他如今攜嬌妻一同前來,心中的美滿幸福之感哪是之前可以比擬?

站在東山南峰峰頂,葉羽看了看天,笑道:“不如在寺中聽聽暮鼓,嚐一嚐齋飯,這龍門風景,夜幕降臨之後又是另一番美妙絕倫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