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車上,坐在伍海對麵的一個長的很像周立波的中年男子,談吐慢條斯理的,很幽默,還有一個女孩,經過談話,知道他是去天津考研究生了,坐在伍海旁邊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在天津的一家酒吧工作,不由說話動作穿著有些女性化。
有了這樣的人,當然是少不了樂子,大家說說笑笑,就不感覺時間過的慢了。
嬉鬧了一陣子,到了後半夜,大家也都相繼睡去,伍海不敢睡,他身上帶著錢,而且又是一個人,對麵和旁邊的人都睡著了,自己要是在睡著,出現扒手也沒人知道,現在能做的隻能等他們那些人有人醒來,然後他才能睡。
畢竟火車上也是扒手的活動地點,萬事留個心眼是沒有錯的。
四月的吉林還是寒冷的,伍海下了火車,涼風吹來打了個寒顫,在快到吉林的時候,伍海就通知了在吉林的好哥們劉哲,除了火車站,劉哲迎了上來。
結果伍海手中的行李箱,笑談起來,伍海就近買了一張手機卡,跟李文霞通了電話後,就打車回家。
叫上表弟張力,和劉哲三人在飯館吃了飯,他二人就去上網吧了,伍海回家補覺,畢竟昨天晚上沒有睡好。
伍海零六年的時候在網絡上發表過文,效果還很不錯,這次回來的打算就是重回網文界,在他看來,網絡和現實一樣,都有機遇,隻是網絡的幾率比較大些。
晚上,免不了被爸媽一頓嘮叨,伍海悶不做聲,原因是在從老家去北京的時候,伍海就跟爸媽信誓旦旦的說,今年一定好好幹,現在卻回來了,自然家裏會有些不高興。
不是家裏的人不愛他,隻因為這些年伍海並沒有什麼作為,沒掙多少錢,眼看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他們著急,這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對於寫作,家裏人是不支持的,因為他們沒接觸過這些,伍海嚐試著跟爸媽溝通,對於不了解網絡是怎麼一回事的爸媽,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伍海便就忍受著父母的喋喋不休的教導,專心碼字,他要證明給他們看,在網絡上也是可以掙錢的。
一個月過去了,伍海發現現在的讀者嘴都很叼,自己寫的東西不能吸引他們,最後就找了一個小網站簽約,靠著拿全勤拿點微薄的收入度日。
每天聽到爸媽的歎息,伍海就感覺到心煩,做一件事,不被親人所理解和支持,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伍海是個電腦狂,所以碼字的速度很快,時速三千多,為了爭取早日出頭,伍海幾乎每天都碼字八個小時有時是十個,期間煩了,厭了就看看那些大神們的數據,可一些讀者交流,聽他們口中將那個那個大神,伍海就會立馬來精神,他相信,他會成功的。
半年過去了,伍海也算是有了一些小成績,每個月能拿到一千多塊錢稿費了,雖然這些錢遠遠不夠現在的消費標準,但是,這代表伍海有了進展,爸媽見到他真的能拿到了錢,也不想以前那樣一直說他了。
眼看就要到年底了,家裏有準備著回老家了,這半年中,伍海也和李文霞的感情有了一定的基礎,雖然沒有真真實實的麵對,但在視頻中見過就已經讓伍海滿足了。
伍海的手的書快要完稿了,本想過完年再開新書,但是,一想到李文霞,又來了激情,因為這次回家如果不出意外,他們兩個人的婚事基本就可以定下來了,到時候就得用到錢了。
新書的大概輪廓,其實很早就出現在伍海的腦海中了,經過一周的細細推敲,伍海開始動筆了,每天兩萬字的速度,很快就存了不少稿,這次跟編輯談了談,看能不能買斷,把樣章和大綱給編輯看了看,第二天編輯就告訴他,可以買斷,這對伍海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