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登高壯觀天地間(1 / 3)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李青蓮

立冬過後,氣溫驟降,每日清晨,還可見到一層白色的薄霜,覆蓋在禿枝枯草上,頗有韻味。每到課間,偷得幾分閑暇,獨自佇立在教學樓頂,可以鳥瞰整個qingren湖,秋冬之美,盡收眼底,入目之處,楊樹、柳樹、槐樹盡是光禿禿的枝椏,大片的草地也是沒了生氣,全是枯草,隻在那嶙峋的怪石之中,長著些許不知名的小草,略添三兩點綠意。流水潺潺,從假山石縫之中,貫通了內外二湖,內湖地勢高出幾米,麵積略小,其水源卻是來自莽莽的蒼山之中,水質幹淨,又請又涼;外湖寬廣一些,水由內湖而下,傾注集聚而成,比起內湖的水,卻是少了些許靈性。外湖水上建有亭子,石橋,楊柳環繞,景致頗美,大有江南“小橋流水”的韻味。

太陽突破雲層的阻撓,淡黃色的光灑在空氣之中,那白霜便化作霧氣,如煙似紗,飄飄乎而去,消散在山脊之處。逃了課,想去走走,在園子裏彳亍著,想起流傳的關於qingren湖的詩來:

qingren湖的清晨沒有qingren

隻有姿態各異的樹木獨立

晨曦中灑下的淡淡光暈

亮了的澄澈的湖麵

微風輕拂蕩起一圈波瀾

是誰?在樓頂佇立注目著

枝頭呢喃的雀兒

似乎對晨風入了迷

阡陌縱橫路邊的花兒開得正歡,

爭早亭上的柳枝輕柔如絲,

依附其上的藤蔓密織成網

三兩個苦讀者

輕吐出優美的詩篇

漫步在石橋刹那間的低頭

化作了湖裏的錦鯉

整個身心醉在了碧波裏

qingren湖的清晨沒有qingren

隻有心境空靈的詩人

在小道上彳亍過領略了晨景

寫下了蹩腳的詩章

晨光中獨自離去

qingren湖的清晨沒有qingren

這首《qingren湖的清晨沒有qingren》相傳是一位苦讀的學長所做,意在勸諫那些沉迷在戀愛中的學弟妹們,大好時光切不可沉溺於情愛,而應該刻苦用功。有的人也認為這隻是酸葡萄心理,對此嗤之以鼻。

在湖邊漫步,心情愜意至極,爭早亭裏,三兩個人,捧書苦讀。有校外的老人,帶子孫子孫女在亭子裏休憩,頑皮的孩兒,抖弄著垂下的柳枝條,驚了湖裏貪食的魚兒,孩兒們便發出一驚一詫的大笑聲,引來老人們的關注。在那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處,一蓬芭蕉長勢極好,綠的發暗。

學校建在半山腰上,背後麵是莽蒼山,微微抬頭,便看見那蒼茫茫的一片,極目之處,一片雪白,分不清是天上的白雲還是山巔的白雪,讓人生出一探究竟的想法。蒼山十九峰、十八溪孕育了這一片沃土,造就了這一方古國,在那千秋歲月裏,形成別具一格的文化,她是偉大的。到過南詔的人,皆知“風花雪月”四景,這其中的“雪”便是蒼山雪,立冬過後,蒼山之巔已是白雪皚皚,不知洗馬塘又是怎樣一番景色?

秦子文有古文人情節,曾見書上有雲:“納於大麓,暴風驟雨弗迷”,便親自體會了一把,不料染上風寒,吃藥打針,臥床數日方好。後又見李太白有詩雲“一生好入名山遊”之句,便有立誌此生定要遊遍名山大川。今日偶感杜子美“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便再也抑製不住攀登莽蒼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