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主要參考文獻(1 / 1)

[1]夏書章.行政管理學[M].4版.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2]張康之,李傳軍.公共行政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齊明山.行政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楊繼昭,李桂鳳,王金.行政管理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張國慶.公共行政學[M].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孫榮,徐紅.行政學原理[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

[7]江超庸.行政管理學案例教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8]曾明德,羅德剛.公共行政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

[9]王樂夫,許文惠.行政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11]王德中.管理學[M].4版.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12]羅瑉.現代管理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13]李貴鮮,張德信.公共行政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4]丁煌.西方行政學理論概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5]虞崇勝.中國行政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6]朱仁顯.中國傳統行政思想[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7]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新中國行政管理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8]李文良.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19]宋德福.中國政府管理與改革[M].北京:中國法製出版社,2001.

[20]教軍章.公共行政組織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21]閻洪琴,翁毅.公共行政組織[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0.

[22]魏娜,吳愛明.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3]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4]朱立言.行政領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5]劉建軍.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

[26]郭鹹綱.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27]F.赫塞爾本等.未來的領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8]舒放,王克良.國家公務員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9]張覺文.現代政府與公務員製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0]李和中,陳廣勝.西方國家行政機構與人事製度改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1]張旭霞.公務員製度[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32]孫柏瑛.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3]邊慧敏.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4]崔裕蒙.論行政決策的軟約束[J].中國行政管理,2002(3).

[35]徐珂.政府執行力[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36]張正釗.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7]馬慶鈺.中國行政改革前沿視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8]薛剛淩.行政體製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9]顏廷銳.中國行政體製改革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40]約翰·科特.變革的力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