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古 玩 街 眾 生 相
趙之謙看著嶄新的手機,有些發愣,曾經想過無數次自己買手機的場景,可就是沒想到過會有人送,而且是毫不在意就送出的。抬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這兩天所遇的事情讓人感覺很不真實,所得到的一切如同灰雲一般給人以壓力,這是自己憑本事得到的嗎?
走回旅館的路上,慢慢調整了心態,逐漸高興起來。接下來的事就變得匆忙了,辦卡,細心看說明書,衝電是剛拿手機的三部曲,別提多小心了,就是一個指印在屏幕上都擦拭了半天。
不過喜悅沒長久,撥打第一個電話時尋思了一會,自己能無所顧忌炫耀的也就是王三元了。
“喂!三元嗎?我是趙之謙。這是我的號碼……什麼!讓我別回平縣了……拆遷打人了,我是犯事逃跑了?誰說的?……好好好,你來義全市再細說。”
本來還想翻著電話本,一個一個打過去,甚至家裏,也打到村裏,讓人叫一下爸媽,可聽到這消息,興致一下就沒了。
雖然王三元電話裏講得簡單,就是一個勁地讓自己別回平縣,可現在靜下來想一想,事情有點複雜,自己沒在場都能弄成挑頭鬧事的,那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幸好沒出人命,否則自己立刻就回平縣,去澄清自己。現在嗎?就等王三元來了之後,問清楚了再說。
趙之謙想明白了之後,心情好過一點,突然才感覺肚子餓得厲害,看看窗外,天色已黑,這玩手機居然弄了一個下午。
走出旅館的趙之謙暗自安慰自己,沒有過不去的坎,自己本來就不想回平縣,這下好了,真回不了啦。就在義全市混吧!有了本錢,還有手心中的秘密,還怕什麼。隻是原來想的回去把吳老師的瓷器弄來,再賺點錢的想法破滅了,有點可惜。
調整好心情,趙之謙順便吃了點東西,然後去理發,買衣服,把自己的形象來了個大變樣。
第二天是星期天,昨天聽張凡聊天時知道,這義全市的瓦窯街其實也就是約定俗成的古玩一條街,作為縣級市,這瓦窯街平時並不熱鬧,擺地攤的基本沒有,就是一溜的鋪麵在曬太陽,但到了周末,特別是星期天哪是熱鬧非凡,如果城管不來幹涉,擺地攤的都要擺到和瓦窯街相接的兩條道上了。人一多,自然什麼都會出現,有時還真有像趙之謙一樣,從縣鄉上來,拿了好物件卻沒地方賣,還真擺地攤了。對所有古玩愛好者來說,這是個撿漏的好機會。
趙之謙自然沒想去撿漏,自知道撿漏就是以大大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拿到好東西的意思後,趙之謙就明白,如果自己沒遇到張凡和李昌源,就是一個大漏,而他倆顯然在自己身上也是撿了一個小漏。這撿漏除了有運氣能遇到賣真東西的人之外,最重要的是有眼力,能夠在別人發現不了的時候,搶先得手,這才是撿漏的關鍵。
趙之謙穿了一身新,好像過年一樣,出門前照了照鏡子,頭發修剪過,再配上一身休閑裝,除了皮膚黑點,誰看得出是前幾天還在工地上拆房子的人。人靠衣裝馬靠鞍,老話說的對。
瓦窯街在義全市的北邊老城區,緊靠著菜市場,估計一開始的古玩交易,就是一位古玩愛好者買菜時,遇到了拿官窯器當普通瓷器用的菜農,然後以買白菜的價格得到幾千萬瓷器的故事。然後傳開之後,大量的人流買菜帶尋寶,逐漸形成了市場,再然後高冷的古玩市場在菜市場旁開張了。這種故事在全中國的每一個古玩市場流傳,當然古玩市場和菜市場緊鄰,還是應了那句老話,倉稟足,而知禮儀,吃得飽了,自然有心思搞點玩的了,再現實一點,菜市場的存在,給古玩街帶來很大的人流。
趙之謙跟著買菜的人流,走到菜市場盡頭就到了瓦窯街街口,人流的性別一下就基本統一了,大部分是老爺們,除了幾個提著一兜菜的家庭婦男,是澆水帶洗菜,解決了吃飯問題,再來點精神食糧。大部分的男人就此和一同逛街的女同胞分開,開始尋寶之旅。
最熱鬧的是地攤旁,大部分人都不太懂,以看熱鬧為主,誰讓現在的電視上,到處都是鑒寶節目,一個小碗、一塊石頭,都是幾十萬、百萬的價格,讓人眼紅,更何況義全市曆史悠久,老物件誰家都有幾樣,一不小心在這看到一個值幾萬的碗,和家中喂貓的碗一樣,那不是漲見識了,還漲錢了。至於走進店鋪的,大部分就是有購買目的的真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