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加碘鹽,人們是再熟悉不過。可要是說到“鐵醬油”、“維A油”、“強化麵粉”,您可能就有些陌生了。其實,它們就是新一代的強化食品。
對此您可能要說,人類祖祖輩輩吃了幾千年的天然食品,還不是一樣活到現在?食品綠色、安全不就行了,所謂“強化食品”,會不會是企業炮製出用來忽
悠人、賺取更多利潤的噱頭呢?
在當今中國,絕大部分民眾早已跨過了溫飽線,大多數人現在的問題不是吃不飽,而是吃得過多。可是,吃得多就代表營養充足嗎?
事實並非如此。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普遍存在鈣、鐵、維生素A、B1、B2等微量元素的缺乏。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營養顧問、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何誌謙教授指出,中國人現在存在的問題是“隱性饑餓”。即一個人雖然每頓飯都吃飽了,但實際攝入的營養不足。
這一問題的產生與生活節奏加快、食物日益精細、環境汙染、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也與大量使用化肥、縮短農產品生長周期後食物本身營養的衰減有關,是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營養強化食品應運而生。
推廣強化食品——
全球半數國家的國策
現在,全球近半數國家已將推廣營養強化食品定為國策。
在美國,市場上有近萬種營養強化和健康功能食品,占所有食品的80%以上。美國消費者在選購食物時,已經習慣將食物的營養成分表作為自己選購的參考標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目前僅有營養強化和營養功能食品300種左右,人均年消費不到90元,為美國人的1/108。
營養強化,好處多多
用營養強化的方式來改善人們的營養狀況,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方便,老百姓原來怎麼炒菜、吃飯,現在還可以怎麼做。二是安全,營養素的補充組方是權威專家根據國民營養缺乏的數據製定的,采取了法定標準的低限。而且從世界範圍看,吃強化食物已有七八十年曆史,從沒出現過問題。三是經濟,添加工藝非常簡單,隻需在工業加工過程中把營養素按固定比例添加到食物中混勻即可,而且麵粉、大米等也是老百姓每天都離不開的主要食品,價格較低。四是不改變食物原來的顏色、味道、口感,老百姓可以接受。
因此,繼加碘鹽和嬰兒分段奶粉營養強化之後,我國陸續推出了營養強化的麵粉、食用油、醬油、大米等主食品及調味品,以強化麵粉為原料的強化掛麵、強化餅幹、強化麵包、強化饅頭等也見諸市場。
加鐵醬油:
改善貧血效果顯著
鐵缺乏被認為是全球3大微量營養元素缺乏之首,全球約有1/5的人患有缺鐵性貧血。我國兒童貧血率約25%,婦女貧血率約為20%,孕婦貧血率高達35%,成年男子貧血率則在10%左右。
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含量雖然足夠多,但其中的草酸、單寧酸等會阻礙鐵的吸收。動物性食品中的鐵雖然更易被人體吸收,但能量過高,蛋白質、脂類過量,為了補鐵而加量食用這類食品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因此單純依靠膳食搭配很難達到合理補鐵的目的。
中國人食用醬油的曆史悠久,覆蓋麵廣,攝入量穩定。鐵營養強化劑添加在醬油中,具有吸收率高、不改變醬油自身的食用方法和口感、改善貧血效果顯著、安全經濟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