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創業:打工是收效最緩慢的投資(1)(1 / 3)

拚命工作的原動力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來的

人們讚美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生來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隻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在經曆了許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懂得一些經營的要訣的。

—李嘉誠

作為全球華人首富,在閃光燈下擁有諸多光環的李嘉誠,對於自己的從商經曆能夠侃侃而談。在他呈現於世人的榮耀與財富背後,隱藏著許多艱難與辛酸,這卻是大多數人不得而知的,很多人隻看到他成功時的光鮮明麗,卻不清楚他一路拚搏的艱辛。對於早年的那段奮鬥曆程,李嘉誠是記憶猶新的。

作為商界大亨,李嘉誠是被逼無奈走上商道的。李嘉誠祖籍潮州,家族是一個書香世家,如果不是因為戰亂,李嘉誠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學者或者教育學家。在1940年,為了躲避戰禍,李嘉誠的父親帶著一家人逃往香港,想覓得一處安身之所。可是世事艱難,在生活的艱辛與家庭重擔的雙重壓力下,父親病倒了。在李嘉誠14歲的那一年,父親李雲經去世了。父親的去世猶如晴天霹靂,李嘉誠的人生從此改變。父親在臨終時將母親和弟弟妹妹的生計都交給了李嘉誠,隻留下一句:“阿誠,這個家以後就要靠你了,你要把這個家維持下去啊……”

在這之後,李嘉誠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開始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奔走。他起初在茶樓裏做跑堂,後來又去舅舅莊靜庵的鍾表公司當學徒,再後來還做起了推銷員。做過很多份工作的李嘉誠在生活的磨礪中,不斷變得堅強。為了掙錢,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閑暇之中還要學習充電,常常一天下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之所以這樣拚命,是因為李嘉誠不想一輩子當個打工仔,他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事業。要強的李嘉誠將每一份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在攢了一筆錢之後,他創辦了一家小小的專門生產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塑膠廠。

為了將這份來之不易的事業做好做大,李嘉誠用了不少心,每天忘情工作,終於憑借著他獨到的判斷力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將自己的事業一步一步地做紮實,並且越做越大。

李嘉誠骨子裏的冒險意識和開拓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礎。對於一個創業者而言,市場資源和經營技巧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經營者要有堅忍的毅力和打不垮的信心。就如同李嘉誠所說的那樣:“從哲學的角度講,事物都是發展的。人的誌向是從兒時的幻想演變到對以後成長中的實際情況的想法,是一個縱向發展的過程,這其實涉及兩個環境:其一是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現實生活所給你的。這兩個環境是你無法抗拒的。它們相互鬥爭的過程,也是磨煉你的意誌的過程。就拿我自己來說,童年的時候,父親教育我要學習禮儀或遵守諾言。而我呢,也受到父親的熏陶,自小就很喜歡念書,而且很有上進心。那時候,我就暗暗地發誓,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博學多識的教師。但是由於環境的改變,貧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了一種更為強烈的鬥誌,那就是要賺錢。可以說,我拚命工作的原動力就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來的。”

雖然是身不由己,但李嘉誠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強不息、努力奮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從李嘉誠的身上可以看到,人生的壓力有時會是人生最大的動力。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不會是永遠一帆風順的,在麵對困境和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能被殘酷的現實磨掉意誌。巴頓將軍說過:“要無畏、無畏、無畏。記住,從現在起直至勝利或犧牲,我們要永遠無畏。”

小王和小張是大學同學,兩個人一直是關係比較好的朋友。大學畢業後,兩個人一起進了同一家公司,成為同事。小王參加工作後,勤奮工作,繼續保持學習熱情,每天都很上進,但小張卻不思進取,整天在公司混日子,小張覺得工作湊合就行,反正都是打工,沒必要那麼認真。

時間一長,小王漸漸受到了公司的重用,屢次升職加薪,而小張還是個小職員。小王多次找小張談話,勸小張端正工作態度,好好工作,將來才能有好的發展。但小張並沒有把小王的話放在心裏,小張認為日子混一天是一天,他在大學的時候每天曠課出去玩兒,最後也畢業了,所以小張認為即便是進入社會工作了,在崗位上混日子也能領到工資,那還何必費力去工作呢。幾年後,公司宣布要裁減人員,小王早已成為高管,不會被裁掉,而始終沒有升職、沒有做出什麼成績的小張則成為被裁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