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著力提升學生的作文語言水平(1 / 2)

高爾基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壇大腕王朔調侃地稱寫作為“碼字兒”。足見,語言是寫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有鑒於此,我們在這個方麵投入了一些思考,采取了一些舉措。

思考一。每節語文課都是作文課

在新課的教學特別是在詩歌的教學過程中,課文中有細節、場麵、景物、對話描寫出色的部分,教者不要急於推進,而應該在與學生一起賞析之後,另設情境,讓學生限字數、限時完成一道仿寫題,或者讓學生把詩歌中出色的句子另外組合一段話,爾後全班朗讀交流。這樣做,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寫作水平,同時還訓練了考卷中的文字表述題。

同樣,在練習講評課上,不少詩歌、仿寫題都是語言運用的典範之作,練習題上選用的現代文更是精品,怎能錯過這樣一個一同賞析的好機會?難道就不能對這些文章、詩歌、仿寫題當中的出色手法進行點評和升格運用?就題講題,最後總結答案,實在是有愧出題者精心選文的一片好心。不少老師熱衷於給學生印發“優美語段”的講義進行背誦,這本來也是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方法之一。但是其弊端在於急功近利,以至於不少學生在作文中不管切題與否,大段大段地將背誦過的優美語段“默寫”上作文紙。

在有些學校,盡管作文占考卷近一半分數,但是兩周才有一次作文課,這樣嚴重的比例失調之下,再加上背誦這種急功近利的手段,怎能培養出寫作的苗子?難怪現在的學生都是背誦幾個優美語段,準備幾個常用的素材,把作文課變成800字默寫課。這樣的作文教學怎能不失敗?

因此,必須牢固樹立“每節語文課都是作文課”的思想。在備課時,充分考慮文本寫作方麵的因素,挖掘寫作方麵的潛質,讓學生每一節語文課既有閱讀點的收獲,又有作文能力的提升。

思考二。創設“整零結合”的作文講評課

眼下很多的作文教學狀態是這樣的:作文一寫好,老師就立刻去改,打個分數,附上寥寥幾句評語。作文講評的時候,泛泛而談,然後讀兩篇範文,讚揚或批評一番,便開始下次作文。

這樣做,學生隻能寫出一篇又一篇糊塗的作文。

理想的狀態是“整零結合”。

所謂“整”,就是老師先寫一篇作文,形成對某次作文的敏銳的感覺,然後去批改、講評,這樣的講評課才是有效的。

所謂“零”,就是在整體講評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每個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程度不同,寫作水平千差萬別,每篇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更是因人而異。所以,作文講評課的統一講解隻能解決班級作文的共性毛病,而學生個體的問題則需要和學生麵對麵進行個別指導。確保為每個個性不同的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的作文寫作思路。也隻有在這種環境下,才有充足的機會對學生作文語言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總的來說,作文課,“整”在課堂,“零”在課外。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構思、審題立意的點撥,課外則對學生的個性和語言特點進行語言能力提升和修改。不能僅僅依靠有限的作文課來提升學生的作文語言水平。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確立了“步步為營,穩打穩紮”的語言訓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