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總序(1 / 1)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整整30個年頭。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而言,過去的30年都是不平凡的,因為20世紀後半葉以來中國與世界最為重大的變革集中發生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取得的巨大成就自不待言,蘇聯和東歐國家經曆政治劇變後經濟起伏震蕩,西方世界經濟在經曆“滯漲”時代後也演繹出一個全新的格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浪潮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進程如期而遇,終於彙成了21世紀初期人類經濟文明最為壯觀的曆史畫卷。

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中國不斷自覺地增加經濟活動中的世界元素的過程,那麼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世界經濟中的中國元素增加之快則令各方或覺驚喜、或言詫異、或感意外。中國在過去30年所實現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是史無前例的,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曆史階段上,我國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包括經濟增長中日益趨緊的外部資源和市場約束、日益顯現的內外部經濟失衡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貿易與金融、貨幣乃至製度領域的全麵協調需要等。今天的中國和世界越來越趨向於選擇理性的對話和跨製度的合作,竭力在世界經濟複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形勢中共同把握大的戰略趨勢。一些著名世界經濟專家曾經將中國和美國比喻為世界經濟的“雙引擎”;中國政府與美國、日本、歐洲(各國)、俄羅斯等大國及國際社會的戰略協調日益熱絡;中國企業參與國際金融、資本市場活動和能源、資源、商品市場合作的規模及範圍不斷擴大。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影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我們要繼續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具體地說,要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要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係。這些都為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的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為適應這一理論與實踐發展的需要,以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學科的一批中青年學者為主,由經濟科學出版社提供支持,通過嚴格的審稿和質量把關,將陸續推出一套廈門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學者文庫。

廈門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學科擁有一支教學與科研素質較高、年齡與學曆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長期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係、國際貿易與投資理論、區域貨幣合作、服務貿易、國際商務等研究領域都有良好的學術建樹。在2007年全國最新的專業學科排名中,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處於全國同類學科前列,世界經濟學科和國際貿易學科雙雙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因此,廈門大學兩個重點學科具備了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從已有的書稿和選題來看,該文庫所涉及的都是近年來學界普遍關注的理論和實際前沿話題,例如中國經濟的內外均衡協調、產業結構變動的國際傳導機製、貨幣聯盟的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東亞新興債券市場發展、東亞區域金融深化、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機製條件、比較優勢、貿易增長與產業發展、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網絡、中國服務貿易自由化、國際貿易中的商品稅問題等。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該文庫的研究成果會使讀者感到開卷有益、掩卷有思,並對我國的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理論及實踐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王洛林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