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口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1 / 2)

出口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

財經視點

作者:馬華

【摘要】人民幣升值問題已成為當前輿論關注的焦點。本文從人民幣升值原因入手,初步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帶來的影響,以及出口企業應該如何采取相應措施趨利避害,促進健康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出口貿易 應對策略

在過去的幾年裏,人民幣升值已成為國際經濟和社會輿論的焦點。2005年7月21日,中國政府出其不意地進行了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和彙率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人民幣彙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形成了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彙率機製。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外彙牌價顯示,2005年7月21日,美元對人民幣的現彙買入價為8.2641。到2013年7月21日,美元對人民幣的現彙買入價再創新高,達到了6.1257,相對於2005年人民幣升值了約25.88%。金融市場這一新的變化,無疑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將以彈性分析論為基礎,通過分析人民幣升值之後對中國出口貿易產生的影響,對出口企業如何采取相應的對策做一深入的探討。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向貿易大國方向發展,近十餘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快,外貿一直以20%的增速遞增,快速發展的進出口貿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引擎”,自2004年起我國已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1548億美元。截止2013年底,進出口總額約為41400億美元。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在較長的時間內始終表現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持續的貿易順差,經常受到美、歐、日國內政治和利益集團的抨擊,貿易糾紛越來越多,中國近年來頻繁遇到的反傾銷訴訟和其他貿易爭端均和這一背景有關。中國廉價商品的大量出口,使焦點越來越集中於人民幣彙率定價過低,人民幣是否升值成為減少貿易摩擦的關鍵。雖然,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不能單純依靠彙率升值來實現,但麵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受到的障礙,相對於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人民幣適當升值的確不失為一個較為有利的選擇。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出口的外幣價格上升,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了國內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出口企業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就必須抬高國際市場價格,這勢必會降低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優勢;而如果保持國際市場價格不變,出口企業的利潤又會受到影響,從而挫傷國內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抑製出口增長。從實踐看,這一抑製的程度取決於國外對本國商品的需求彈性。國外的需求彈性大,本幣對外升值而引起出口減少很多。不過,對於出口企業來說,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對占我國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影響不大

加工貿易淨出口是近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順差的重要來源,由於在我國加工貿易出口中國內投入比例相當低,66%的加工貿易企業原材料與零部件國內采購低於50%。因此,加工貿易在短期內對來料、進料、中間產品的進口價格相當敏感。如果人民幣升值,那麼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降低,這將導致加工貿易的生產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貿易方式生產商品的外幣價格下降;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又引起加工貿易中勞動力成本(即工資)的上漲,使出口外幣價格上升。兩種效應共同作用,使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並不一定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下降。

2.對傳統貿易影響較為嚴重

傳統貿易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較為嚴重,特別是家電和紡織兩個行業。從最近幾年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大多數家電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廉價,而在核心技術方麵卻沒有太大的進步,具有檔次不高、附加值低、容易替代的特點。又由於長期受製於國外龍頭企業,造成中國家電企業利潤率始終在低位徘徊。人民幣升值使家電企業在出口價格上的競爭優勢衰減,而國內的采購成本卻不變,從而削弱了本來產品的競爭力,進而影響整體行業的贏利水平。

受人民幣衝擊最大的無疑是紡織服裝行業。根據有關研究,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2%-6%,特別是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受損最大。經計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的全麵受損程度,即行業利潤率分別下降3.19%、2.27%和5.18%,除非出口企業轉變經營機製,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否則將麵臨嚴峻考驗。

3.對初級產品影響最為嚴重

除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品外,我國目前的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也較大,如紙類、黑色金屬(如鋼材、粗鋼、錳等)、蠟、木質裝飾品等。人民幣升值將使這些初級產品、原材料的出口增長減慢,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麵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將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的產品結構。畢竟我國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並且這些資源類產品所處的一般又是高耗能、高汙染行業,資源類產品過多的出口長期內將加大國內的環境、資源的壓力,不利於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