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訴疑問問題初顯(2 / 2)

可是關羽最後的那一聲歎息久久回蕩在趙舒耳際,是那麼的無奈,那麼的痛心,甚至還有些憤恨。也絕對不會是因為自己的出現而沒讓劉備表現就產生,怎麼強烈,複雜的沉重心理。難道這兄弟兩人之間,當真並不是表麵上那麼和諧,而有不少裂痕?

趙舒努力地回憶搜索著自己熟知的相關曆史知識,在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之後,相待甚厚,關,張二人也確實有不悅的說法。總不能因為大哥對別人好點,關羽就產生這麼大的情緒,再說劉備本來就以“求賢若渴”自居,對有才幹的人都是同床睡覺的,也不算什麼大事。

再接下來曹操舉兵南征,劉備攜民而逃,在長板坡大敗,兵馬損失殆盡。最後還是關羽水軍和公子劉琦兩處兵馬,才得以暫保江夏,重振聲威。想到這裏,趙舒又不禁想起作夜與關羽回營之時的情景。多少士兵衝出轅門,夾道歡迎,關羽如此受將士愛戴,劉備怎麼還會自毀長城?

不對,關鍵就是這裏。趙舒突然靈光一閃,慢慢地理出了一根線。自古為君之人,最忌諱的是什麼?無非就是良將握重兵。劉備現在隻有這點人馬,卻基本上都是關羽舊部,而且都十分崇敬愛戴關羽,這難道不就是犯忌之事?這也就有了殺關羽的動機,不然華容道之前,關,張出戰,什麼時候聽說過要立軍令狀?

劉備殺關羽動機既然存在,那麼趙舒就很容易能想到殺自己的原因。他開口為關羽求情開罪,劉備一定認識他是關羽黨羽,所以要趁著在帳下還沒有功勞,沒有名氣,先行除掉,一則去關羽一心腹;二則也可以警示關羽。而孔明卻能看出自己並不知道其中內情,所以想極力保全,偷放出營。趙雲是劉備近衛隊長,當然是他殺人的最好工具。但是劉備沒有想到關羽會派其子護送,所以刺殺失敗。然而劉備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這樣一個人才去投靠別人,於是又讓這幾人一起來請自己回來效力。

這樣一捋,趙舒覺得沒有破綻,所以的疑惑都一一揭開。隻是劉備在曆史上深受好評,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嗎?這個問題又讓趙舒思索很久,向來史書都為尊者諱,除非桀,紂這樣的暴君,否則誰會記下君主的缺點?約莫就應該是這樣的了。

趙舒很滿意自己的解釋,正準備安心入眠,卻又猛然記起,自己還在關羽營中。這樣一來,劉備豈不更將他當成關羽心腹?隻怕以後在劉備帳下的日子更不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