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此番入吳不僅毫發無傷,還擁得美人歸,免不了擺上幾日酒宴,犒慰眾人。又正值新春,荊州上下喜氣洋洋,眾人都是眉開眼笑,隻有趙舒負疚在心,閉門謝客。關平又舉家搬去襄陽,趙舒再無去處,偶爾也隻能找魏延過門,與黃忠三人同飲。
如此又過了兩月有餘,東吳複遣魯肅來使。劉備便召孔明,趙舒二人過府,趙舒又有了結親之功,在軍中與孔明二人儼然已是兩大首席謀士,比孫乾,簡雍等人略超一些。四人賓主坐下,魯肅就道:“前日我家主公上奏朝廷,欲保表皇叔為荊州牧。奈何朝廷卻下旨封周都督為南郡太守。肅今奉吳侯鈞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已借住多時,未蒙見還。今既兩家結親,當看親情麵上,早早交付。”
孔明聽後哈哈大笑,乃道:“子敬誠人君子,竟不識此乃曹操之計也。今曹操勢大,吾主與吳侯若聯合相抗,則勝負未知也?曹操知南郡之地在吾主之手,卻封周都督為郡守。此挑撥離間之計也,欲使吾主與吳侯不合,好從中取事。子敬何獨不明?”
魯肅哪裏不知,此卻並非是為討論曹操計謀,不過是想要回荊州,點頭道:“孔明言之有理。”還待要說,卻被孔明打斷道:“今吾主若將荊州相還,則無安身立足之地。不若等吾主取了西川,到時再還荊州。”又對著魯肅深深一禮,道:“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勿惜一言之勞,將此煩惱情節,懇告吳侯,再容幾時。”
魯肅不想又被孔明搶了先,討要荊州的言語,又不便再出口,隻好道:“吳侯不從,如之奈何?”孔明又複笑道:“吳侯既以親妹聘嫁皇叔,安得不從乎?望子敬善言回覆。”魯肅看了孔明半響,無可奈何,隻好告辭再回東吳。
趙舒看著魯肅離去,突然想起後世的一句常言“欠債的是爺爺,要債的是孫子”,可憐的魯肅,為了討要荊州受了多少委屈啊。
數日之後,魯肅又來荊州,聲言東吳欲助劉備取西川,隻是軍馬過處,卻要索要錢糧。聽到這信,趙舒就連呼不妙,周瑜又要來找死了,這次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出謀劃策,已經低下頭去,故作沉思。
該來的總歸要來,雖然趙舒不出主意,孔明卻仍對劉備道:“此周郎詭計耳。名為取西川,實乃取荊州也。等主公出城勞軍,一舉拿下,乘勢奪取荊州。此‘假途滅虢’之計。”
劉備恍然笑道:“周郎此計雖妙,可惜為軍師識破,將如何以對?”
孔明早成竹在胸,答道:“主公寬心,來日周郎引軍至城下,可使……”趙舒實不願見到周瑜去世,忽然打斷孔明說道:“主公現與吳侯同盟,實不宜輕用刀兵。”
孔明卻道:“經緯此言差也。並非主公欲動刀兵,實乃周郎圖謀不軌。難道吾等坐以待斃不成?”趙舒見劉備也甚是讚成孔明言語,也知道不能再有變動,卻也不願真的聽他們怎樣圖謀周瑜,於是起身道:“舒突感身體不適,欲先行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