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生悶氣獻計獻策(2 / 2)

郭淮知道趙舒還不曾明白自己的意思,於是哈哈笑道:“依小弟之見,當今朝堂之上,不過四人而已。”趙舒聽他說的奇怪,也跟著樂了起來,笑問道:“伯濟且說說,隻有哪四人?”郭淮遂答道:“小弟一人,吳子遠一人,蔣公琰一人,還有一人卻是張紹。”趙舒聽後也覺得有幾分明白,微微頷首,道:“伯濟試細言之。”

郭淮複道:“如今朝廷名以陛下為主,其實百官心中都明白,政令皆出於兄長大將軍府。所以朝中百官也自然分作四人,諸如小弟,桓將軍者,隨兄長多年,出生入死,才有今日之位,自然為兄長馬首是瞻,不論有何風雲突變,也誓將跟隨兄長。其二,諸如吳子遠,李正方等人,雖然以兄長之命是從,卻是為時勢所迫,骨子裏未必不曾想著先帝,不曾想著陛下,若是兄長一朝失勢,隻怕這些便要紛紛倒戈一擊,也未可知。”這點趙舒倒是心知肚明,吳氏兄弟依附自己,不過是畏懼被諸殺,遠遠不似郭淮等人誠心歸附,隻是蜀漢朝廷人才凋零,不得不用。聽到郭淮這麼一說,趙舒又是連連點頭,道:“伯濟所言甚是。其餘二人倒不如,為兄代汝說說。”

不等郭淮開口,趙舒便道:“諸如蔣公琰,費文偉等人,雖然無有兵權,卻是理政之才,又多為飽讀詩書之儒者,心中自然存著輔佐陛下,中興大漢之意。斷斷容不得再有王莽,曹操之事,所以在這些人眼中。為兄若無越暨之事,那便罷了,一旦有所異動,必會群起而攻之。至於第四人張紹,卻被這些人更為激進,非欲將為兄除之而後快。”

趙舒侃侃說完,郭淮聽到與自己心中一般無二,遂笑道:“兄長自己想得到,卻為何總要旁人提醒?”趙舒搖了搖頭,問道:“有此四人又當如何?這些年若不是公琰等人相助,為兄一人又怎能將天下治理成這般模樣?治理天下便與行軍打仗無二,若要取得勝利,須得將士齊心協力。若是不用公琰等人為政,隻怕不等魏吳來攻,益州便無經年之糧,自亂久矣。再說張紹為人,平日對吾十分恭敬,若不是夫人,為兄又如何能想到彼有不軌之心?至於旁人麵前恭敬,背後使壞,為兄又不是神人,如何能夠預見?”

“誠如兄長所言,但成大事者,豈能如此瞻前顧後?夜裏夫人已經將事情挑起,四人之中,小弟自然無話可說,吳子遠也未必有甚言語。隻是蔣公琰心中,兄長便如王莽,曹操無二,這些人很有可能就變成明日的張紹。”郭淮一邊說著,一邊見趙舒眉頭越緊,心中竊喜,又繼續道:“今日之事,當斷則斷,不斷反亂,與其終日提防,不如一朝根除。”

趙舒聽他說的凶狠,不由驚問道:“伯濟之意,是要……”說著便拿手在自己頸下比劃。郭淮點了點頭,道:“早朝就由小弟與魏將軍等人親自帶兵護送兄長前往,但有人開口為張紹鳴冤者,一律當庭拿下,以張紹同謀論處。”趙舒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如此一來,豈不行同造反?”郭淮“嘿嘿”笑了幾聲,再道:“主上昏聵無能,即便眾人擁立兄長,也未嚐不可?”

趙舒素來覺得眾人之中,就算郭淮還有幾分遠見,當知蜀漢地處偏僻,論國力遠不能與曹魏抗衡,隻能團結眾人之力,好生治理,以求自保。哪想到郭淮今日居然說出這樣有失水準的話,讓趙舒大感詫異,遲疑道:“這,這是伯濟心中之意?”郭淮當即拜倒在地,道:“兄長才智百倍於主上,如今雖說大權在手,但行事總有些製肘。再者張紹之事,主上未必不知,彼既有心加害兄長,兄長卻又何必顧念舊情?”

趙舒斷斷不是顧念什麼舊情,隻是想著本來不是很強大的蜀漢王朝,再經曆這麼一次巨變之後,大約離覆滅便是不遠了。趙舒這幾年的舒坦日子還不曾過夠,何必為了過把皇帝癮,把自己放到火上去燒烤?於是再三搖頭,斷然道:“此事萬萬不可,日後伯濟切勿再言。”郭淮見趙舒始終不肯,便又起身,伸手撫摩額頭,喃喃道:“大哥既然不肯如此,那眼下之事,如何處置?”

兩人糾纏這麼許久,又回到最初的問題,趙舒更覺得有些無力,自言自語道:“便當真沒有絲毫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