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路陸續收有敗兵,到達樊城之時,連守軍在內,曹休又複聚得三萬之眾,雖然有傷在身,但知道郭淮不日將抵達城下,隻好勉力堅持,一麵派人打探漢軍消息,一麵積極部署防禦之策。
打探兩日,沒有得來郭淮的消息,卻將文休帶回城中。數日沒有消息,曹休原本以為文休在重圍之中,必死無疑,萬萬沒有想到他還能活者回來,不由大喜,當即讓人請入相見。看見文休滿身血汙,神情疲憊不堪,不禁又想起戰死的張普等將,曹休虎目含淚,低聲道:“不想還能與將軍再見,將軍能隻身衝出漢軍圍困,果然英雄了得。”
文休卻歎息道:“非末將武藝了得,乃是趙舒高義,釋放末將回來。”眾人皆不解其言,文休隻得從頭一一講述。當日張普帶兵保曹休突圍,文休卻仍舊打著曹休的旗號,堅持督軍奮戰。能甘心留下跟隨文休斷後的將士,自然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拚死血戰到底。郭淮漢軍雖占盡優勢,卻急切難下,隻得讓大軍暫退。複命軍士就近架其高台,以連弩居高亂射,等文休所部死傷過半,銳氣盡失之時,再以奔雷騎往來奔襲,一舉突破魏軍防線。
文休率部死戰,但眾寡懸殊,最後也隻剩下寥寥數十人,徒步而戰。文休本沒有希望活著回去,所以即便處在完全劣勢,也盡力作戰,多殺一個就算夠本。不想漢軍卻又停下攻勢,隻遠遠結成陣勢,將眾人圍在中間,文休隻道對方又要使用弩箭亂射,正要呼喊眾人拚死向前,不能坐以待斃。複見漢軍陣中緩緩出來數騎,為首一人雖然也是全副盔甲,但麵目清秀,毫無殺意,一看便知不是征戰之將。文休雖然不認識此人,但卻認識跟在此人身後的郭淮,心道:以郭淮之尊,居然還在此人之後,卻不知是什麼來頭?
文休正打量對方,猜測其身份,便聽得郭淮高聲喊道:“爾等誰是主將?”文休心想橫豎是死,也該讓漢軍知道文氏父子的威名,遂邁步上前,道:“吾乃大魏偏將軍文休。汝等何人?”郭淮卻並不答話,仔細向著陣中打望片刻,才轉向前麵的趙舒,低聲道:“大將軍,曹休果然不在。”趙舒點了點頭,道:“朝廷能有廖元儉這樣的忠貞之士,曹魏又豈無一二義士?”乃親自打馬上前,指著文休身後,道:“廖將軍乃我國上將,還望將軍能將其屍骨完好歸還。”
原來廖化自刎之後,曹休敬其忠烈,乃命人將其屍體好生照看,就停放在原處。文休等人一直堅守在此,但忙於征戰,哪裏還顧得上敵將的屍體?所以就一直放在旁邊,此刻廖化的屍體上麵已經壓著兩具魏軍的屍體,好在大部份還顯露在外,而且曹魏的盔甲與蜀漢的略有幾分不同,竟被趙舒發現。從交戰之初,趙舒便下命全軍務必要仔細打聽廖化的消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卻一直沒有消息。現在攻到魏軍的最後防線,趙舒自然更要仔細搜尋,果然見到了廖化的屍體,雖然明知道他沒有活命的機會,但仍舊不免有些傷感。
對於廖化,雖然確實是因為他才讓魏軍遭到慘敗,但文休也明白,那是敵國之間必然的欺詐,而最後能自殺全義,更是值得敬佩。當趙舒開口要求之後,文休想也沒想,便吩咐兩名部下將廖化的屍體抬到了陣前。趙舒將手一揮,便也有兩名漢軍上前,將廖化的屍體抬回陣中。趙舒瞟眼打量,見屍體上還插著幾支箭矢,好在是個全屍,也算稍微有些安慰,乃轉對文休道:“多謝將軍高義。隻是將軍明知廖化將軍對我軍極為重要,何不以其屍首相脅,換取自己與部下眾人活命?”
文休冷哼一聲,嗤笑道:“廖將軍死的英烈,某深為敬佩,若換成旁人,便是剁成數截也不會還汝。至於以屍體威脅,換取自家性命,某雖不算什麼英雄,卻也不屑為之。”趙舒點了點頭,突然道:“將軍如此美意,吾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乃複揮手,使漢軍讓開一條去路,道:“將軍可帶部下自去,日後戰場相遇,再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