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洛陽之後,趙舒奏請劉禪改元興始,以示大漢中興,由此為始。桓易曾建議趙舒奉迎皇帝劉禪遷都,但是趙舒卻覺得雖然洛陽已經攻克,可是河內等地還在曹魏手中,洛陽並不是萬全之地,還不是遷都的時候。隻是在洛陽選一處地方作為臨時的大將軍府,魏延仍然回鎮長安,漢中則由王平鎮守。
趙舒運氣不錯,呂容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本來趙舒的意思是想讓兒子遠離疆場,但呂容卻說:“我父親馳騁疆場,號為飛將;我夫君以謀略縱橫疆場,戰無不勝;我兒子取名為‘疆’,日後也要像他父親、外祖一樣,開疆拓土,橫掃四方。”趙舒聽得哭笑不得,隻是呂容產後身體虛弱,也懶得與她爭辯,反正孩子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愛叫趙疆就叫趙疆吧。
等趙疆滿周歲的時候,曹魏與東吳的爭奪戰,終於告一段落。諸葛謹之子諸葛恪向孫權獻計,派人前往遼東聯合公孫淵,進取幽州,兩下夾攻。那公孫淵身在極北苦寒之地,早就不甘寂寞,等到孫權使者一到,便盡起兵馬,殺奔幽州而來。曹魏大軍全在南線防備蜀漢與東吳,幽州守備空虛,被公孫淵連下幾座城池。曹植得報,暗歎天意不公,後院起火,隻得分兵前往救援。
孫桓得知曹植分兵,與毋丘儉一起奮力攻打。魏軍軍心不穩,曹植雖然下令死戰,諸將卻各懷心意,不能用心作戰,不得已隻好暫時退兵兗州。吳軍順勢進取,兵威大勝。戰報傳到洛陽,趙舒心知時機已至,乃使人密請桓易過府商議。
坐定之後,趙舒將魏吳戰事細細說明,複問道:“現下曹魏兩麵受敵,曹植獨木難支,疲於奔命。吾有意再次出兵伐魏,易簡以為如何?”此時魏延在長安,於圭鎮秦州,洛陽大將隻有桓易一人,他隨趙舒日久,深知其並無圖霸天下之心,所以眼看著魏吳交戰,而蜀漢大軍卻絲毫不動,心中早有不甘。現在聽到趙舒主動開口,決心再伐曹魏,不由喜出望外,急忙起身道:“大將軍奉天伐罪,末將自當效死力戰。”
趙舒看在眼裏,明白這一年魏吳大戰,眾將心中都是急不可待,當即含笑道:“收複洛陽之時,非吾不願繼續北進,隻是時機未到。現在魏吳交戰經年,我軍休整完備,正是出兵北伐之時。”桓易本有建功之心,急忙道:“將軍北進,末將願為前部。不知將軍可要征調魏文長,王子均等將,還是獨自北伐?”
趙舒答道:“我意先由易簡掛帥,出兵攻打河內,吾再征調諸將。將軍攻克河內之時,諸將也就彙齊洛陽,然後共同北進。”桓易抱拳領命,道:“末將定不辱使命。”之後卻又低聲道:“將軍,魏文長在長安這一年來,招兵買馬,增長自己實力,又多派人與朝廷以及霍弋等將來往。此番將軍傾力北進,還需早做些提防。”
魏延種種所為,趙舒早有耳聞,此刻聽桓易再次提起,乃笑道:“易簡還是不夠了解文長,我料其必不會反。”桓易不想趙舒會如此自信,遂再道:“即便魏延無心,奈何旁人挑唆?當日將軍在眾人麵前責打魏延,他表麵上雖然不說,心中卻著實怨恨將軍。那王五回營便被他斬殺,可見其心中對將軍處罰十分不服。”趙舒仍舊搖頭道:“易簡不必擔心,安心前去河內便是。文長之事,我自理會的。”桓易多次諫言趙舒小心魏延,但都被對方當著耳邊風,隻得作罷,轉身離開,自去準備出兵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