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以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設消費函數為模型,分別對1981~2008年河北省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行為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廣義最小二乘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自相關,發現城鄉居民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收入高度線性相關,最後根據模型比較分析了河北省城鄉居民消費行為,並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函數;邊際消費傾向;自相關;廣義最小二乘法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一、消費函數簡述
居民消費在國民收入總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消費函數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個經濟函數,被廣泛應用於分析國民收入的使用動向,研究居民的生活水平與收入水平的關係。西方經濟學家關於消費函數問題已提出了多種理論,如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設消費函數、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假設消費函數、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設消費函數、弗裏德曼的持久假設消費函數,等等。近幾年,我國一些學者結合我國國情進行驗證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如孫鳳(2002)通過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行為進行數量研究,發現長期以來居民收入和消費數據是非平衡的,並進一步采用協整技術對收入與消費關係進行研究,認為20世紀九十年代後,儲蓄的預防動機大大超過跨期消費動機,平均儲蓄傾向相當高;同時職工下崗增加,使平均消費傾向又有明顯提高,二者輪番作用,導致收入消費比例關係的波動性較大。袁誌剛、宋錚(1999)運用生命周期假說、永久收入假說等消費函數理論,對我國改革開放前後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為演變進行了分析。李銳、項海容(2004)運用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數據,采用GARCH(1,1)模型,對弗裏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說進行了檢驗和分析,得出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主要取決於持久性收入水平的結論。臧旭恒(1994)在推論出中國消費函數假說,並建立起分期的、分城鄉的消費函數理論模型基礎上,對中國城鄉居民消費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結論認為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行為雖然有些不同,但在基本假定方麵是相同的。1978年前的消費者是被束縛的、近視的、原始的消費者,其消費可以被假定為被動的短期行為;1978~1991年間的消費者近似凱恩斯的原始的消費者向新古典理論的消費者轉變,其消費可假定為攀附的、過渡性的前瞻行為。孫國鋒(2004)將研究的時間範圍延伸到2000年,其結論基本同意臧旭恒的觀點,認為城鎮居民消費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很大,很敏感;而農村居民消費顯得單調、短視,預算約束大。但無論城鄉,居民消費行為還是表現出共同的演變趨勢,即改革開放前的居民消費行為是近視的,具有很強的預算約束和流動約束,消費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現期收入,符合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經濟“雙軌製”時期,居民消費選擇權增大,預算約束和流動約束鬆動,消費行為既受現期收入的影響,還受前期收入和消費的影響,表現出消費的“不可逆性”和“示範性”,其消費行為較符合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理論。實行市場經濟後,居民收入波動性較大,未來消費預期不穩定,跨期消費時間延長,其消費行為更符合持久收入理論。本文的分析仍以凱恩斯的消費模型為基礎,結合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一定的修正,分別對河北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進行計量回歸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河北城鄉居民消費行為的差距。
二、1981~2008年河北城鄉居民消費行為實證分析
(一)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1981~2008年河北城鎮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生活費支出如表1所示,以剔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及實際生活費支出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假定消費函數為:scy=α0+α1scx+μ。其中,scy是城鎮居民人均實際生活消費支出;scx是城鎮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μ是隨機誤差項;α0為自發消費;α1是邊際消費傾向。(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