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忠誠是一種能力。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驚奇地發現,忠誠遠遠超越了能力。這是因為,具有忠誠品質的員工往往會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多和老板溝通,維護公司的利益。而隻有真正把企業的利益放在首位,員工才能在工作中堅守職責,才能心甘情願地把上級布置的任務落實到底,也隻有這樣,才能得到領導的信任。
就像友誼要用諒解來嗬護,愛情要用理解來滋潤一樣,企業需用落實以求發展。而對於落實的主體——員工,要想真正完成企業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就需要對企業忠誠。
忠誠是一種品德,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會受到人們的讚美;忠誠更是一種能力,它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是一個組織有戰鬥力的保證。在這個日漸浮躁的社會,忠誠更顯出它獨有的魅力,成為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因為作為公司的員工,唯獨忠誠,才能習慣於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明白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規劃,才能懂得如何去落實企業賦予的每一份責任。缺乏忠誠,那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缺乏忠誠,就不會腳踏實地去落實屬於你的每一個使命。
王東從經濟管理係本科畢業時,有4個工作機會可以選擇,他卻決定當一家化妝品公司的董事長助理。交接那天,前任助理告訴他:“在這裏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因為助理的任務就是收發公文、做會議記錄、安排董事長的行程,簡單地說就是打雜。同樣的工作,在不同人的眼中,卻有天壤之別。
王東認為,每天接觸公司的決策文件,可以看出董事長批公文的思路。一場場會議記錄讓他見識到企業如何經營、決策如何產生。他說:“再沒意思的工作,如果用老板的眼光來看待,就能看出價值所在”。
當年那個“逃走”的助理不知際遇如何,但王東已經成為一家年盈利超過100萬元的公司老總。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夥,就是因為站在老板的角度看世界,奠定了他日後的成就。
正所謂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為什麼人們眼中的紅樓可以這樣大相徑庭?這僅僅是因為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會不同而已。各人有各自的角度,各人就會有各自的答案。如果我們能夠重新梳理一下對人、對事、對物的看法,改變看問題的角度,改變做事情的方式,那我們完全可以找到不同的答案,看到別樣的東西,獲得別樣的見解。
然而,在我們的一生中,角色不是固定的,看問題的角度也應該隨之轉換。不同的場所要求我們擔當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要求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身處職場,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積極勤奮、盡職盡責是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但同時更應該懂得“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為使自己的眼界達到一定的高度,就應該學著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公司的發展,審視自己工作的得失。唯獨此時,你才能跳出井底之蛙的狹隘界限,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公司的規劃和藍圖,從而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去落實一名普通員工的責任。當明白自己的方向後,才能更好地落實工作,從而體現對公司的忠誠,讓自己的思維達到一定的境界,看到別樣的風景,實現從奴隸到將軍的跨越,最終實現人生的價值。轉換角度,讓我們明白該怎樣去更好地落實!
俗話說:看法決定想法,想法決定做法,而做法決定了結果。因此,成也好,敗也好,都是我們早就選擇好了的。如果公司的員工不會站在企業的高度看問題,對企業不夠忠誠,僅憑個人的看法肆意猜測,或者僅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願意積極實踐,積極奉獻,那企業的發展也就成為泡影了。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積極轉換思路,才能突破思維定式的阻礙,最終尋得解決難題的方法。也許答案並不難,需要的僅僅是跳出個人利益之外的一個高度,需要的僅僅是一顆一心一意為企業的忠誠而已,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具體的落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