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人從事職業之前,我們都會製定一個目標。這些目標或清晰或模糊,或臨近或遙遠,它代表了我們對工作的期待。當我們進入具體的操作階段的時候,老板或者我們自己也會製定一些具體的目標,這代表了他對你或者你對自己的期許。好高騖遠的人會忙於在老板麵前吹噓,或者給自己一個虛無的安慰。隻有那些腳踏實地真心想做出一點成績的人才會在落實的問題上仔細斟酌。落實作為整個工作體係中關鍵的一環,既考驗你的思想的深度和對事物的把握能力,也映射出你的實際工作能力。落實的能力是檢驗一名職員是否合格的試金石,也是檢驗我們自身實現理想的能力,是自身創造價值的直接體現。
落實的能力是我們檢驗自身自信的。所謂能力,通俗地說,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所謂“方法即能力”的說法現在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落實的能力,就是我們想辦法落實既有目標或任務的能力。我們的工作,是由一個個微小的任務組成的;而任務的落實本身則是工作順利實現的最終保障。所以,順利的落實關乎每一項具體工作的質量。即使我們有天才的設想,那又怎樣,沒有落實,那就隻能是空中樓閣,永遠不能落地;沒有落實,那就永遠是海市蜃樓,隻能停留在我們的想象中,被人們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付諸一笑,僅此而已。
任何一名精明的老板都會認識到這一點,而這就是我們強調落實能力的出發點。
落實的能力,就像是一項工程的施工者,施工者的施工能力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
在負責公司的人員招聘工作時,我曾經接觸過一位名校的畢業生。在麵試時,他表現得非常出色,無論是現場操作PHOTOSHOP,還是為虛擬的產品做口頭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錯,而且還即興表演了一段小品,贏得麵試負責人的稱讚。當他結束麵試走出辦公室時,一位負責的小姐對他說:“你是今天麵試者中最出色的一個。”但是最終我並沒有錄用他,因為在遞交簡曆的時候,我發現他的簡曆上有一大片水漬,而且上麵還有鑰匙等東西的劃痕,雖然他向我解釋簡曆之所以傷痕累累的原因,但是時間太急,已經來不及再製作新的簡曆。但最終結果是我沒有錄用他,在最後卻向他提出了忠告:“一個連簡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個部門的。你應該知道,簡曆實際上代表的是你的個人形象。將一份淩亂的簡曆投出去,有失嚴謹。所以,在應聘時一定要寫好簡曆,更要保存好簡曆。”
我們怎能期望一個連簡曆都不能處理好的人在公司擔當大任?很多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告訴自己:沒關係,即使這次失敗了,我也還有下一次機會。
事實上,在落實的時候,我們要謙虛謹慎,在“這一次就做好”,永遠不要期待下一次。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喜歡說“下一次”的人:
做學生時:“我這一次沒考好,下次一定會考好!”
找工作時:“我這次麵試沒通過,下次一定要通過!”
與戀人分手時:“這次沒找到好的對象,下次一定要找到比他(她)更好的對象!”
業績沒達成時:“我這個月沒有達到業績目標,下個月我會認真達成?”
在同一些不成功的員工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給人一種“局外人”的印象,總是在被動地等待著機會的降臨。看到別人獲得升遷,他們的反應是:他的機會比我好,如果我有同樣的機會,或許會做得比他更好。這樣的人在執行任務時從來不會去想要做到100%執行,因為他們相信“下一次”。難道人們真的認為有無數個“下一次”在等待他們嗎?
一個人如果不去全力以赴執行工作,抓住機會,那麼即使上帝也幫不了他的幫。況且在現實生活中,機會決不會隨隨便便就降落到你的頭上。你不妨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領導,你的下屬麵對你交給他的任務,隨意懈怠,不想方設法完成任務,一旦沒有完成,還向你保證,下次一定圓滿完成任務。你會給這樣的下屬晉升和加薪的機會嗎?
真正的強者,他們從不指望“下一次”,而是100%執行現在的任務。如果現在的任務執行不好,那麼很可能就沒有下一次了。我經常告誡我的員工:公司離破產隻有30天,你離失業也隻有30天。設想一下,如果公司的全部員工都在期待著下一次,這個公司的唯一結局隻能是破產倒閉。有多少個龐大的企業巨人就是因為一時的決策和執行不力,從此陷入困境,一蹶不振。組織是這樣,個人也是這樣,我們見過很多的政治明星就是因為一次的失策而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那麼你就永遠是觀看別人成功的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