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不浪費每一張紙(1 / 2)

節約成本是一句很寬泛的話,說起來可以很容易,但是真正要做起來就需要每個員工的細心和有心。創收的功勞常被稱讚,而節支的貢獻有的時候是不為人知的。在這個時候,應恪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天道酬勤,功勞總不會被忽略。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涉及到資源的消耗和費用的支出,需要每個員工從小事做起,從節約一張紙做起,集腋成裘,長久下來,因節約成本而增加的利潤是驚人的。

作為企業一名的普通員工,為企業節約開支,工作過程中關注身邊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隨手關燈,隨時關掉不用電器,隨手擰上水龍頭,隨手關掉計算機、打印機、空調、飲水機……舉手之勞,卻體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素質和公德意識,擁有這些文明素質和公德意識的企業是具有發展前途的。

方軼是深圳一家中型公司的新任辦公室主任。作為專門為公司各部門服務的部門,方軼自然沒有利潤指標的壓力。但是,方軼並不這樣想。

他發現公司的對外宣傳手冊,多年的慣例是分春、秋兩次印製,每次的數量都不大。宣傳手冊內容的調整基本都發生在年底。方軼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知道,如果兩次印製並為一次,單本宣傳手冊的成本會有大幅降低。而且,公司的資料室並未滿負荷運營,基本不會增加儲存成本。於是方軼果斷地在春季印製了全年的宣傳手冊,僅此一項,為公司節約了數千元。

方軼還要求本部門的所有員工都增強成本意識。員工們都被方軼帶動起來,努力挖潛,盡力控製成本。一年下來,成效顯著,節約了數十萬元成本。

當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比上一年度並無增長,但利潤卻增長了20%,而這20%的利潤增長,基本是沒有利潤任務的方軼的部門貢獻的。老板非常高興。方軼被提升為公司副總,部門的所有員工都多拿了獎金。

“節省每一張紙”的口號看似單薄,實則蘊涵深刻的內容,它是企業增加利潤的起點。不能小看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這個微小動作,它甚至能引起巨大的自然災害。因此,簡單的從節省每張紙做起,你的行為或許能帶來一個公司的扭虧為盈,當然,你也可能從中得到回報。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成本的發生無處不在,用心觀察,你的舉手之勞改變的不僅僅是企業利潤。

美國大富翁弗雷德說:“吝惜每一美分,用好每一美分,才是財富增值的源泉。”加拿大渥太華有一家《吝嗇家月報》,專門告訴讀者怎樣省錢。創辦者尼克森先生說:“省下一元錢,從感覺上說,往往大於你賺進的一元錢。”對於公司經營來說,尼克森所說的這種感覺也同樣存在,而且有金融學理論的支持。

下麵從更為直觀的角度分析利潤的產生。首先看一個廣為人知的簡單的公式:

利潤=收入-成本

企業采用一定的措施方案來降低成本,這同利潤的增加密切相關。降低成本則意味著增加利潤,但兩者並不是同比例變化的,一般情況下,利潤增加的幅度,要比成本降低的幅度大,即成本降低10%,利潤可能增加20%,甚至更多。

假設收入為110,成本為100,那麼利潤為10,利潤率(利潤/成本)為10%,如果削減十分之一的成本,即成本變為90,那麼利潤上升為20,也就是說,削減一分成本,可以提升一倍利潤。而且,利潤率上升為20/90,即22.2%,不止是倍增。如果收入增加10,利潤率僅上升為20%,不如削減成本的高。

假設利潤率不變,企業如果要增加成倍利潤,則隻能擴大一倍的銷售規模,才能增加一倍的銷售量。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要擴大一倍的銷售規模,則企業要增加一倍的人員、設備、管理費用等。

例如,現在企業的利潤率是5%,那麼隻要削減5%的內部成本,利潤額就增加了一倍。所以,對於企業來說,應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重點放在降低成本的環節上。

不同的利潤率,在資本市場上,估價就會明顯不同。實際上一提到利潤,很多人就想著怎樣把別人的錢變成公司的錢,有人認為增加銷售量是增加利潤的主要途徑,這沒有錯,不過這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降低成本卻不需要花費或花錢很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增加收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收入增加的同時,往往會伴隨著成本的急劇升高,甚至超出收入增加帶來的收益。同樣,在保證收入不變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同樣可以增加利潤的。但是,因為成本每天都在發生,大家習以為常,因此被我們忽略。實際上,一味向外挖掘和索取利潤,不如每一位員工都增強成本意識,厲行節約,這也是增加利潤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