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哲人這麼說過: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這句話恰恰扣緊了我們要說的主題:工作必須及時落實,不能拖延。如果因為困難而恐懼,因為恐懼而拖延,因為拖延又會造成新的困難,那麼就會出現雪球效應,困難越積越多,進度越拖越慢,這樣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導致落實的停滯不前,甚至以毫無成果收場。
艾麗剛進入公司時也是一個充滿鬥誌的員工,對於未來充滿希望。可是由於剛接觸財務這方麵的管理,處理起來非常不順手,再加上她本人的性格,恐怕過多的工作量使她衰老加速,所以今天處理不完的工作,她從未想過自行加班,核對無誤以後再回家,而總是想著留在明天再繼續。幸好平時任務量不大,她的這種習慣到也沒有造成什麼工作上的耽誤,但是一晃到了月底,財務核對的工作猛然加大,她前一陣的任務尚積在手頭,沒有完成,如今新的任務又提上日程,而且還需要以前的數據作為基礎。猛然間,艾麗覺得似乎被扼住了脖子般,大禍臨頭。老板很快得知了這一情況,不得不高價在外聘請會計師協作處理。當月底工作結束以後,艾麗收到了辭退通知。
在現在的職場中,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拖延的惡習。本來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務,由於客觀困難或者主觀上的惰性,就任性地留待於明天處理,孰不知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這樣的拖延使他們的工作毫無效率可言,工作計劃一變再變,看似忙忙碌碌,月底總結卻發現碌碌無為。於是拖延的後果造成了心病,它總是使你覺得你很累,不斷有事情趕著事情,你甚至失去了假日的休息,可是工作卻未見起色。一句古語說的非常好:“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後期”,這也就警示我們在工作中,決不能養成拖延的惡習。
我認識這樣一位朋友,如今已經過了人生發展的最佳時期了,雖然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人生毫無輝煌可言。他年輕的時候進入一家國企,因為穩定,薪水也可以,所以很滿意。但是工作一年以後,他也意識到這份工作太無聊了,安逸的工作環境隻會讓人越來越懶惰,失去鬥誌。看到周圍很多朋友紛紛離開,選擇自己創業,他也有類似的想法。可是麵臨即將結婚,他告訴自己,自己創業不能操之過急,還要好好拿捏一番,等結婚以後,穩定幾年再說吧。過了幾年以後,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想要不再等兩年吧,等孩子大點,那是我就有足夠的時間了。
一晃五六年過去了,他的孩子也上學了,接送孩子上學,按時做飯以及學費的壓力等等問題都出現了,而他也不再處於那段創業的黃金時期了。他隻能安慰自己:就這樣吧,安安穩穩地過吧。等孩子長大以後,可以自食其力了,而我到時候也可以退休了,那時候拿出點資本,做點小本生意也不錯,沒準可以小賺一筆。
等他快退休的時候,有一天飯後散步,無意中看到一個地段的房子很有前景,想想很有投資的必要。回家和妻子商量,也一拍即合。兩人商量著等孩子七月畢業以後,先幫他找到一份好工作,剩下的錢再去付上首付吧。結果到七月以後,當他們再去打聽房子的時候,才知道那個地段的房子早於一個月前已經銷售完了,看著這日益高漲的房價,他們隻能歎氣。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機會也許就在那一點出現,拖延一秒鍾也許你就會和它們擦肩而過。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要養成拖延的毛病,它會耽誤你的發展,即使你才華出眾也是無濟於事。
西方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是對自己的潛能畫地為牢,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最終使自己無限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
美國某一大學的一位課程推銷員前去拜訪西部一小鎮上的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把一個“銷售及商業管理”課程介紹給這位房地產商人。他到達房地產經紀人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機上打著一封信。推銷員自我介紹一番,然後介紹他所推銷的這個課程。房地產商人顯然聽得津津有味。然而,聽完之後,卻遲遲不表示意見。推銷員隻好單刀直人了:“你想參加這個課程,不是嗎?”房地產商人以一種無精打采的聲音回答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參加。”這位對人性有透徹認識的推銷員,這時候站起來,準備離開,但接著他采用了一種多少有點刺激的戰術。下麵這段話使房地產商人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