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的等待 等
集結號
作者:佚名 易明
第七次的等待
在泰國曼穀住酒店,早上起床後一開門,一名漂亮的泰國小姐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早,餘先生。”“你怎麼知道我姓餘?”“餘先生,我們每一層的當班小姐要記住每一個房間客人的名字。”我心中很高興,乘電梯到了一樓,門一開,又一名泰國小姐站在那兒,“早,餘先生。”“啊,你也知道我姓餘,你也背了上麵的名字,怎麼可能呢?”“餘先生,上麵打電話說你下來了。”原來她們腰上掛著對講機。
於是她帶我去吃早餐,餐廳的服務人員替我上菜,都稱呼我餘先生。這時來了一盤點心,點心的樣子很奇怪,我就問她:“中間這個紅紅的是什麼?”這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個小姐看了一下,就後退一步說那個紅紅的是什麼。“那麼旁邊這一圈黑黑的呢?”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又後退一步說那黑黑的是什麼。這個後退一步就是為了防止她的口水濺到菜裏。
我退房離開的時候,刷卡後她把信用卡還給我,然後再把給我的收據折好放在信封裏,還給我的時候說:“謝謝你,餘先生,真希望第七次再看到你。”第七次再看到,原來那是我第六次去。
三年過去了,我再沒去過泰國。有一天我收到一張卡片,發現是他們酒店寄來的:親愛的餘先生,三年前的4月16號你離開以後,我們就沒有再看到你,公司全體上下都想念得很,下次經過泰國一定要來看看我們。下麵寫的是祝你生日快樂。原來寫信的那天是我的生日。
這種優質的服務無疑贏得了一個顧客的心。
回報無聲
銀行行長詹森上任伊始就做出了一個奇怪的決定:把距離本銀行二十公裏範圍內的所有新生兒全部列在一張名單上。
三天後,名單上所有的新生兒都收到了銀行的一封信,恭喜他們在如此幸運的時刻來到這個美妙的世界,來到這個漂亮的新區。
從那時起,每年的適當時候,這些孩子都會收到這家銀行的信,提醒他們生日即將來臨。當他們長到可以閱讀故事的年齡,銀行就會寄給他們一本故事書,以講故事的方式說出儲蓄的好處。
這位行長還把銀行辦公大樓最重要的一層裝修成孩子們的遊樂室,很多年輕的媽媽舍近求遠來這裏存儲,有的甚至辦完業務把孩子留在這裏,安心地去購物或訪友。
其他銀行行長得知他這種做法後,都認為他傻,投資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就連職員也嘲笑他沒有眼光,浪費錢財,做無用功。
三十年後,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讓銀行陷入破產的境地,不少銀行紛紛倒閉。當年那些在詹森的銀行裏玩耍的孩子,很多已經成為著名的企業家,他們紛紛注資使銀行化險為夷。他們說:“這家銀行存著我們童年金色的夢,我們就是從這家銀行的故事書裏開始懂得理財的。”
善舉無處不在,可我們常因看不到善舉的回報而放棄努力。這種短視行為隻能讓我們失掉許多潛在的朋友與機會。詹森堅持善舉,付出了一些金錢和心血,播種的卻是愛與希望。一旦風暴來臨,那些愛與希望早已長成參天大樹,為他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