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天才少年(13)(1 / 1)

鄧禹見劉正稱讚劉秀甚為不悅,更讓他覺得難過的是陰麗華用崇拜的眼神望著劉秀,鄧禹心想道:“劉秀有什麼了不起的?我長得不比劉秀差,才學更是在劉秀之上,年紀和麗華相仿,我和她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劉秀?他是太學裏年齡最大的,他和麗華根本不配!……”

劉正道:“有誰能告訴我何為太學?”劉秀欲舉手回答,鄧禹搶話道:“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所以漢武帝在元朔五年創立太學,為大漢朝最高學府,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太學提倡自學、允許自由研討、鼓勵學成通才。太學初建時為五十人,漢昭帝時增至一百人,漢元帝時博士弟子達千人,漢成帝時增至三千人,如今新朝,已有萬人。在漢朝,太學為學者精英的代表,但如今新朝,有幾個是憑著自己的實力進來的?”

王睦大怒道:“鄧禹,你說誰呢?”

鄧禹冷冷道:“我說的是誰,誰人都心知肚明!”

王睦怒道:“鄧禹,你竟然敢汙蔑當今聖上?你有幾個頭可殺?”

鄧禹反問道:“請問我又如何汙蔑當今聖上?”

王睦道:“你!……你如今能進太學,應該感謝當今聖上,現在的辟雍、明堂都是皇上出錢興建的,還為你們築舍萬區,要不你們哪裏住的那麼好?”

鄧禹冷冷道:“我更希望皇上把這些錢去救濟窮人,如今饑荒蔓延,盜劫四起,太學裏卻是一人一舍,這不荒唐好笑麼?”

王睦氣道:“你……”卻又不知如何反駁鄧禹。

劉正連忙阻止道:“你們到此為止!這裏是讀書的地方,不適合討論時政。”心裏對鄧禹暗暗讚許。

梁福揶揄道:“老師,你滿腹經綸,飽讀詩書,為何不做官,為天下百姓出力?”

劉正看一眼王睦,輕歎一聲道:“時不與我,報效無門。”梁福問道:“為何?”

劉正對梁福怒目而視,梁福趕緊縮了回去。

劉正道:“從今天起,我將同大家講解《尚書》。《尚書》為孔夫子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的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彙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挑選出一百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孔子編成《尚書》後,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可惜,《尚書》曆經劫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布《焚書令》,禁止民間收藏圖書,凡是民間收藏的《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燒毀。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朝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隸書寫的《尚書》,共二十八篇。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經過孔子後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多十六篇,成為今日《尚書》。《尚書》的要旨是一是明仁君治民之道,二是明賢臣事君之道。各位將來都是臣下,希望各位好好學習事君之道,將來輔助君王治理好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