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和劉伯姬一起到漢軍兵營,準備拜見劉縯和劉秀。在營門外,他們便已聽到營裏劉秀和劉縯的爭吵,對李通和劉伯姬的到來全然不知。
劉秀道:“大哥,宛城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我們隻有兩萬兵馬,甄阜、梁丘賜還有十萬兵馬。我們貿然進攻,豈不送死?甄阜平叛多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不要以為他們像我們打下來的幾個縣一樣那麼容易。宛城是他們的大本營,他們必定死命抵抗。此事務必小心謹慎,切莫意氣用事。”劉縯道:“弟弟,你太高估他們了。即使他們有十萬人,隻要把他們圍在宛城,斷他們糧草,他們無路可逃。我們現在兵鋒正盛,士氣高漲,現在不進攻宛城更待何時?”劉秀急道:“大哥,宛城是要奪,但不是現在。我們應該繞開宛城,北上奪取父城、昆陽,斷絕宛城對外聯係,形成包圍之勢才是上上之策。你單獨包圍宛城,如果甄阜的人從父城、昆陽出兵,在背後偷襲我們,該如何是好?”
劉縯揮手道:“他們都是一群貪生怕死之徒,哪敢出城迎戰。他們出來最好,免得我們去攻城。在城外決一死戰豈不快哉!”劉秀道:“大哥,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劉縯不耐煩道:“好了,好了,你不要再和我說什麼《孫子兵法》了,這些東西我也懂。但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也是兵書上說的啊。你就是去太學讀書讀得太久了,現在說話都文縐縐,書生意氣太重。你呀,對戰略之事還是不懂。相信大哥,我們一定能把宛城攻下來,振我漢軍聲威。除了你,其他大將都主張進攻宛城。我們在會議上已經決定了,如果現在決定放棄進攻宛城,其他大將怎麼想?”劉秀道:“大哥,這……”劉縯阻止道:“不要再說了,這事就這樣定了。”
劉秀歎道:“就算我們進攻宛城,但你也要重組軍隊,嚴明軍紀。你看現在部隊裏,拖家帶口的,這仗怎麼打?”劉縯道:“這有什麼?我們漢軍所到之處,敵人皆聞風而降,隨軍家屬順勢進駐宛城!況且,你的麗華不是一樣在軍中嗎?”劉秀道:“這怎麼一樣呢?麗華有能力保護自己,她的功夫比一般的士兵高多了。”劉縯道:“你無需再說,這事就這樣定了!”說完,轉身離開,看到了站在營門的劉伯姬和李通。劉縯道:“你們來了?伯姬,你說說你五哥吧,我們為這事爭吵過多次了,他就是不聽。”說完出營門而去。
劉秀不停搖頭歎氣,十分苦惱。李通道:“文叔兄,你真覺得宛城攻不下?”劉秀道:“這幾年甄阜、梁丘賜為了防綠林軍拚命修城,宛城堅如鐵桶,怎麼攻?還有,我們攻下來的新野、唐子鄉、湖陽這幾個縣都是防守薄弱的縣,遠遠沒有傷到他們的筋骨。他們手上還有十萬兵馬,我們隻有兩萬人,還有很多隨軍家屬。這仗怎麼打?哎……大哥就是不聽。”看了一眼劉伯姬,道:“伯姬,你怎麼也來這裏了?這是軍營,不是你玩的地方,快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