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道:“司空大人,問心一句,就算我歸順朝廷,你就會饒我一命?”王邑道:“老夫當然說話算數。”劉秀道:“我想大人不會,待天下大定,大人必對我砍草除根。”王邑道:“我既然要殺你,何必大費周章來這裏勸你歸順朝廷?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劉秀道:“因為你怕我。”王邑眼神透出一絲慌亂,隨即哈哈大笑道:“我百萬雄獅,揮手間踏平昆陽,喋血而進!你昆陽有多少人馬可以抵擋我大軍?哈哈......”劉秀道:“兵不在多,在於精。你雖有百萬兵馬,卻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在我昆陽地盤,你想取勝也沒那麼容易!”王邑繼續哈哈笑道:“哈哈......劉秀!你真狂妄,哈哈......我看你是個人才才招攬你,我實在想不出你拿什麼抵擋我百萬雄獅。劉縯還沒拿下宛城,馳援不了你,你昆陽最多兩萬人馬,怎麼抵擋我百萬大軍?”劉秀道:“王莽篡漢,失天道,自有天兵天將助我。”王邑道:“哼!如今天子乃是陛下,陛下即是天道,什麼天兵天將也救不了你!”劉秀道:“到時候大人自然會知道。”
王邑見劉秀知道自己帶百萬雄兵降臨竟無一絲慌亂,是強裝鎮定還是真不怕?此人喜怒不形於色,城府極深,京中流行的箴言是真的?此人真不可留,比劉縯更可怕。想到此,大聲道:“既然如此,待我大軍踏平昆陽!”說完拂袖而去。
陰麗華見歸來的劉秀心事重重,急問道:“秀大哥,那人是誰?你還好嗎?”劉秀道:“是司空大人。”陰麗華道:“王邑?想不到他功夫也那麼高,真是深藏不露。他說了什麼?”劉秀道:“王莽傾全國之力來圍剿我們,王邑說了百萬之眾,雖有誇張,但至少也有四十萬。”陰麗華大驚道:“什麼?傾全國之力?”劉秀道:“是的,劉玄貿然稱帝,必成為天下之的,要不我們何必不惜一切奪下昆陽?昆陽是南陽的門戶,易守難攻,如果我們不在王莽攻打我們之前奪下昆陽,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好在嚴尤不固守昆陽,棄城而逃。”陰麗華憂慮道:“王邑幾十萬大軍我們如何抵擋?我們城中隻有一萬人馬,怎麼打都沒有勝算。那我們提前知道這個消息一點用都沒有了。”劉秀道:“也不算一點用都沒有,最起碼讓我們多了點時間準備。”陰麗華道:“王邑為何提前告訴你這個消息?豈不是泄露軍機嗎?”劉秀道:“王邑為人自負,對他而言,我什麼時候知道這個消息不重要。對我而言,什麼時候知道這個消息也不重要。大家是聰明人,我知道他會來打我,他也知道我會猜到。他今天來招攬我而已。”陰麗華道:“招攬你?他一路追殺我們,這是招攬的方式?”劉秀道:“說是招攬,不如說是揚威。從此以後,戰場再相見是你死我亡。”陰麗華心想,雖是敵人,卻有惺惺相惜之感。
陰麗華眼裏泛著淚花,憂慮道:“秀大哥,如今如何是好?這點人馬,無論如何都不是王邑的對手。我們是否可以投降?”劉秀道:“投降?投降也是死路一條,別被王邑的虛言騙了,我們在舂陵起兵那天起就已經注定是一條不歸路。即使王邑放過我們,王莽也會將我們挫骨揚灰。你忘了你姐姐瞿靜父親是什麼下場了?王莽不會有憐憫之心,如果有,天下就不會這樣。紫兒,不能對敵人有幻想,聰明的敵人會給你幻覺,如果你掉入敵人的幻覺裏,就會掉進萬丈深淵,永不翻身。”陰麗華道:“我們隻有應戰這條路?”劉秀道:“是的,唯一的路就是應戰,背水一戰,勝負未可知。”陰麗華道:“我們還有生機?”劉秀道:“有,城中有一萬人馬,我們再到定陵搬救兵。”陰麗華道:“定陵也沒有多少人馬啊。”劉秀道:“定陵差不多兩萬人,重要的是定陵大部分是騎兵,戰鬥力彪悍。加上昆陽的一萬人,就差不多三萬人了。”陰麗華道:“那還要以一敵十,毫無勝算。”劉秀道:“那要看這場戰怎麼打了。紫兒,你說,若兩個功夫不相上下的人做生死決鬥會怎樣?”陰麗華道:“會兩敗俱傷。”劉秀道:“嗯,有道理。那三個戰鬥力一樣,二對一又如何?”陰麗華道:“那兩個人的損傷沒那麼大。”劉秀道:“不對,是人數少的一命嗚呼,人數多的毫發無損。若要以少勝多,必須集中力量打擊敵人的弱處,各個擊破。你知道為何在昆陽打,我們有獲勝機會嗎?”陰麗華覺得想戰勝王邑的四十萬大軍有若異想天開,但見劉秀卻自信滿滿的樣子,疑問道:“為何?”劉秀道:“昆陽地形狹窄,不利大兵團作戰。我們去把定陵的兩萬騎兵調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必能大破王邑。”陰麗華道:“即使這樣,四萬人也打不過王邑的四十萬,王邑糧草充足,士氣正盛,一旦陷入持久戰,我們必敗無疑。”劉秀道:“紫兒,你之見識比昆陽城裏的將軍厲害多了。你說得有道理,這一仗我們不能打持久戰,大哥未下宛城,城內糧草不足,這場大戰,我們必須幾天內結束戰鬥。當初項羽在巨鹿用六萬楚軍三天內擊潰四十萬秦軍,項羽能做到,為何我們做不到?”陰麗華道:“那不一樣,項羽當初率領的是楚軍六萬精銳,但你看看我們城中的人馬,老弱病殘倒是不少。”劉秀道:“紫兒,相信我,項羽巨鹿一戰天下聞名,我劉秀昆陽一戰必天下知。不同的是,項羽最後令虞姬自刎而亡,我決不會重滔覆轍。”陰麗華還想再問,但看到劉秀自信的樣子,心想:相信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