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有道

學子習作間

作者:牛彩露

有句古語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是說待人處世時,退讓幾分便會收獲廣闊的天地。然而,古人又雲:“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激勵我們積極進取,不要浪費人生的大好時光。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把握“退”與“進”?什麼情況下要“後退”,何時一定要“前進”呢?隻有將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才會相得益彰,舞出人生的精彩。

待人處世,適當的退讓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戰國時期,大將軍廉頗與謀臣藺相如同在趙國為官,藺相如以其智慧的頭腦和機敏的口舌化解了趙國一次又一次的危機,被趙王封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這引起了廉頗的強烈不滿。廉頗宣言:“我見相如,必辱之。”藺相如得知此事後,沒有與廉頗針鋒相對,反而常常稱病以避免與廉頗“爭列”。這引起了藺相如舍人的疑惑,質問藺相如為何“懼怕”廉頗,藺相如說:“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此話被廉頗知曉,一向高傲的廉大將軍肉袒負荊去藺相如門前謝罪,成就了一段將相和好的佳話。正是由於藺相如的機智退讓,才換來了二人的和睦相處。

可見,退讓並不是弱者的表現,為人處世,有智慧的退讓是包容大度,是海納百川,會贏得他人的敬重。然而,人生也不能什麼情況都後退,在追求自己人生理想,開創事業的道路上,要一路前進,不被路途中的荊棘所絆倒,才能創造人生的輝煌。

史學大師司馬遷,雖受宮刑之辱,但他堅守夢想,絕不放棄,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生獲得無數榮譽,但他沒有滿足眼前的成就,不斷進取,最終成為物理學史上的不朽豐碑。台灣老人趙慕鶴在98歲高齡時,廢寢忘食,努力學習,獲得了碩士學位。人生的意義在於為自己的理想拚搏前進,在追求的路上一往無前,有所作為才會使生命煥發新的光彩。正如哥倫布在日記中所寫的那樣:“我們繼續前進!”這種追求事業開創前路的信心與毅力,鼓舞著人類戰勝艱難險阻,成就一個個驚人壯舉。

為人要懂得退讓,這是寬容謙和的魅力;做事要不斷前進,這是奮進者的風采。懂得二者的辯證關係,智慧地把握“前進”與“後退”,我們的人生就會燦爛無比,輝煌無限。

文章開篇入題,提出問題。接著論證“待人處世,適當的退讓更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作者以“將相和”的例子,加以論證。然後進一步提出看法,進而引出後文:“人生也不能什麼情況都後退,在追求自己人生理想,開創事業的道路上,要一路前進,不被路途中的荊棘所絆倒,才能創造人生的輝煌”這一觀點。接著作者以概括列舉的方式,論證在事業追求中“前進”的意義。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強化論點作結。

【作者係湖北省宜昌市三峽高中(1301)班學生,指導並置評:何斌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