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定報此仇(1 / 2)

翌日,天剛微亮。

李繼宗早早地便開始做足準備,吩咐夥計們精神些,將貨物裝車捆好。之所以這麼忙活,是因為明日他的商隊要從丹陽前往江南的縱淮。

李繼宗是丹陽的一名鹽商,雖說在丹陽還算不得什麼大戶,但也是富商一流。這些年來,李繼宗也都是憑借著自己的本事從當初的一貧如洗再到如今的家大業大,這其中遭遇了多少坎坷都不得而知。

得虧他還是硬捱了過來,如今更是將生意發展到了楚國荊江以南一帶,不知道打通了多少條生意線路。

也正因如此,許多事情都還需要李繼宗親自操持,以免路途出了什麼差錯。

這次和往日不同,早在前幾日,丹陽朝中便有一位權貴暗中聯絡李繼宗,稱有一趟“貨物”勞煩李繼宗送往江南縱淮,送的也不是別物,是幾個人。隻不過具體細則也不用李繼宗擔憂,隻是讓這些人混在他的商隊中即可。

李繼宗簡單思索一番還是允了下來。

一來在丹陽做生意,很多時候還是要看朝中權貴的臉色,若是得罪了朝中的權貴,那李繼宗可就吃不了兜著走咯。再者楚國鹽商大多受官府掌控較多,畢竟各地不允許流通私鹽,隻能吃官鹽。李繼宗每年能進多少官鹽,全是朝廷說了算,對待起來他自然不能馬虎。

最重要的是,這位朝中權貴他可是無論如何都得罪不起的呐!

“父親!”就在這時不遠處一人輕喊了一聲,隨即朝著李繼宗走來。

來人是個青年,一身白衫,個子不高,樣貌平凡。

“儀兒。”李繼宗看著來人倒是笑了起來。對於自己的兒子李儀,李繼宗可謂十分滿意。李儀自小便聰明伶俐,十五歲時便隨同李繼宗一起出外走貨,十八歲時更是可以一人獨斷,頗具經商頭腦。如今年方二十,卻已經是李繼宗的左膀右臂,李家當之無愧的少東家。

因而這麼多年以來,李繼宗也都一直在培養自己的兒子,讓李儀可以早些挑起他們李家的大梁來。

“這批貨清點地如何?”李繼宗問。

“沒什麼問題。”李儀看了一眼邊上還在忙碌裝車的夥計們應道,“這兩年官家對我們倒是看重了幾分,銷往江南的官鹽都多了近六成。”

“這固然是好事,同樣也是壞事呐!想我李家也不過隻認識朝中的一些芝麻官兒,戶部以及工部那邊的大人若不繼續撐著我們,咱們生意還不是說跨就跨?”李繼宗倒是沒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

“是啊爹,要我說咱們倒不如一邊繼續販鹽,一邊再發展其他,這也總好過受官府鉗製的厲害。”李儀直言。

李繼宗輕歎了一口氣,“你以為我沒想到麼?隻是如今這丹陽水深得厲害,每一行都被那些大掌櫃的給掐斷了,就算是咱們想伸手出去跟別人搶飯碗,怕是也隻能做賠錢買賣。”

李繼宗對於當前丹陽的商業倒是看得比較清晰,幾乎各大行業都已經被人壟斷,就算是他現在在做的販鹽,暗裏競爭也是非常大。

“儀兒,先別想這些吧,清點好貨物,準備好騾子以及馬車,明天除了咱們商隊的人外,可還有貴人哩。”說到這李繼宗就笑著走開了。

要是這番可以傍上貴人,那他李家不愁無法壯大。

李儀倒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見李繼宗走開了,他也沒有繼續深究下去,忙著繼續整頓貨物去了。

……

東郊皇陵。

秦雲一人站在太子的墓碑前,秋風蕭瑟,場麵盡然有些不堪。

在此之前,秦雲根本想象不到自己和太子居然會有陰陽相隔的這麼一天。他看著墓塚,內心沉痛,一時根本說不上話來。

太子安葬那天,秦雲原本是要來的,但後來思索再三,還是沒有趕來。他總覺得自己深深愧於太子,如果不是自己一味聽從父親的安排,太子如今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吧?

或許現在依舊是他的逍遙太子。

如今他還不能確認太子的死和五皇子有關,但想來也沒有其他人會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因此這筆賬,還是得算在五皇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