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謹小慎微(1 / 2)

雖然以流影艦的強大性能,“星海”號隻需要進行幾次空間跳躍就能回到家園星係,但是為了避開沿途的敵人,特別是那些地理位置險要,有重兵把守的恒星係,楊屹他們隻能縮短空間跳躍的距離,增加跳躍次數,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得找地方躲起來,避開外出巡邏的敵艦隊。

這一路可以說是磕磕碰碰,不過還好都是有驚無險。

必須承認,流影艦的性能確實足夠強大。幾次偶然遭遇矽魅戰艦,都是依靠強大的匿蹤能力及時避開。如果換成其他戰艦,哪怕是人類聯邦最先進的偵察艦,比如“暗影”號,恐怕早被發現了。

在進行了十幾次空間跳躍,繞了一個大圈之後,“星海”號終於在第十三天來到了中轉星附近。

其實,這裏已經是家園星係的管轄區域了。

中轉星也是一顆孤星,不過在數百年前是家園星係的一顆小行星,不過運行軌道極為特殊,遠日點是近日點的一百多倍,公轉周期長達一萬多年,大部分時候在家園星係的外圍徘徊。按照科學家的推測,中轉星原本屬於另外一個恒星係,在數十億年前,這個恒星係跟家園星係交錯而過的時候被家園星係的引力場俘獲,成為了家園星係的一員,也才有如此離奇的軌道。此外,按照科學家計算,再過幾十億年,中轉星將脫離家園星係成為一顆貨真價實的孤星。

當然,人類的到來,以及人類聯邦發展壯大,改變了中轉星的命運。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爆發前,人類聯邦就試圖通過擴大防禦區域來增強防禦,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入侵。隻是以當時的情況,人類聯邦既缺乏必要技術,也缺少基本財力,因此大部分計劃都停留在紙麵上。直到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爆發,把中轉星打造成外圍要塞的設想都沒能變成現實。

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改變了人類聯邦,也改變了中轉星。

戰後不久,聯邦當局就做出了決定,由軍部牽頭把中轉星建造成家園星係外圍的支柱型軍事要塞。受當時的局勢影響,聯邦當局與軍部通力協助,趕在銀河係聯盟議會做出裁決之前把中轉星轉移到現在的位置,也就是離家園星係大約一點五億光年的引力奇點上。雖然銀河係聯盟隨後做出裁決,人類聯邦隻是負責管理北四區的恒星係,無權將這些無主之地占為己有,所有設計到主權的工程建設都需要得到聯盟議會批準,而中轉星所在的地點已經超過了家園星係的轄區,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人類聯邦是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的大功臣,聯盟議會也就默認了這個既成事實。

由此,中轉星成為了家園星係最外圍的太空要塞。

可惜的是,接下來的數百年間,人類聯邦並沒受到外來威脅,和平的假象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中轉星的軍事價值並沒完全體現出來。簡單的說,聯邦當局與軍部並不重視這座太空要塞。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轉星屬於軍部,一切開支由聯邦當局承擔,與九個戰區沒半點關係。雖然軍費開支年年遞增,但是在抵消掉通貨膨脹之後,不但沒有增長,反而逐年縮水。九個戰區能夠維持下去,那是因為有單獨的財政收入。軍部隻是一個架子,沒有管轄區域,也就不可能有其他收入。結果就是,中轉星一直不受重視,而當初規劃的很多基礎工程始終沒能上馬開工。

可以說,如果不是軍部自成一門,不受聯邦當局節製,而且任何涉及到基本防衛安全的事情都需要聯邦議院批準,恐怕早在幾百年前,聯邦當局就接管了中轉星,並且對其進行經濟開發了。

現在的中轉星,並不是太空要塞。

隻是,這也未必是壞事。

中轉星並不大,直徑大約隻有一百公裏。雖然以人類軍團的標準來說,完全達到了太空要塞的標準,但是對矽魅聯盟而言,中轉星實在太小了。在除掉必要的外殼後,內部可以利用的空間十分狹小,能部署在此的軍團也不會太多。此外,中轉星離家園星係大約有一點五億光年,而在家園星係外圍有很多小行星,就算大部分小行星的體積都不夠大,不過有少數幾顆的體積足夠大。再說了,離家園星係更近,讓這些小行星成為矽魅聯盟進軍家園星係的更加理想的橋頭堡。

矽魅大軍占領了中轉星,卻沒有改造中轉星,隻是在這裏部署了一支部隊,以及幾艘巡邏艦。

簡單的說,中轉星成為了矽魅大軍包圍家園星係的一個支承點。

隻是包圍,不是封鎖。

顯然,這種前沿支承點的主要價值是監視家園星係,及時發現前往家園星係或者從家園星係裏出來的艦船,也就不需要部署太多兵力,哪怕遭到攻擊也不會有太大損失,而且部署在附近的艦隊隨時能夠趕到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