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要塞,楊屹就去找到沈誠聞,讓他把軍團動員起來。
按照之前跟星魂女皇商量好的作戰部署,人類遠征軍主要負責後方保障,即在織星族主力軍團出征後負責守衛攻占的恒星係,以及為織星族主力軍團提供後勤支持。雖然二十個軍團並不多,但是在跟庫裏亞統帥的矽魅大軍休戰之後,也足夠守衛攻占的恒星係。至於後勤保障,在航線開通之後,根本就不是問題,要做的隻是安排戰艦護送玉家派來的運輸飛船去跟織星族主力軍團會合。因為大部分航線在庫裏亞的控製區域之內,所以護送運輸船隊算不上太大的麻煩。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如果隻是這些事情,根本不用楊屹操心。
在返回要塞的途中,星魂女皇找到楊屹,提出人類遠征軍也要參與作戰行動,隻是不打主力,而是負責為織星族主力軍團開路。也就是說,人類遠征軍隻需要派遣幾個軍團,不用全體出動。
楊屹沒有拒絕,也沒有理由拒絕。
其實,在星魂女皇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楊屹就想到,這是在防他,即星魂女皇對他的信任已經有所動搖。
雖然有點傷感,但是楊屹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
在遠征開始前,楊屹就意識到,隨著雙方都達到了目的,他與星魂女皇的關係必然會發生轉變。雖然不至於直接翻臉,但是在織星族主力軍團取得了關鍵性勝利,而人類遠征軍也站穩了腳跟,分道揚鑣就是必然的結果。雙方現在還沒決裂,隻是因為織星族主力軍團還沒取得決定性勝利。
星魂女皇已經有所轉變,楊屹自然要多做一手準備。
可以說,就算星魂女皇沒有提出來,楊屹也會主動請纓。很簡單,進軍北阿爾法星係腹地不隻是為了對付魅影鬼皇。
按照楊屹的安排,隻出動兩個主力軍團,也就是由戰兵組成的兩個軍團。
兵力不是很多,但是足夠了。
很簡單,進攻的主力是星魂女皇統帥的織星族主力軍團,人類遠征軍隻是先鋒,負責在前麵開路。兩個軍團的兩萬名戰兵足夠應付一般程度的戰鬥,如果遇到強大的敵人,有織星族主力軍團出麵解決,也就用不著人類遠征軍上場。關鍵是,兩個軍團更靈活,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
相關的工作由沈誠聞去安排,用不著楊屹操心。
與此同時,織星族主力軍團也開始了戰前動員。
必須承認,頂級文明就是頂級文明。此時,參戰的織星族軍團已經達到三千個,比進軍北四區時多了兩倍!
其實,這還隻是先頭部隊。
在參戰的時候,織星族隻進行了部分動員,即出動的是常備軍團,而全麵戰爭動員還沒完成。在矽魅大軍撤退的時候,到達北四區的織星族軍團隻有一千個,而且隻有一部分投入戰鬥。此後,銀河係聯盟議會通過了戰爭決議,各個文明都開始進行戰爭動員,織星族加快了動員速度。在楊屹率領人類遠征軍出發之前,到達北四區的織星族軍團已經超過兩千,還有更多的軍團正陸續趕來。按照星魂女皇所說,隻要戰爭一直打下去,織星族能動員數萬個軍團。
當然,投入多少軍團,並不是由軍團總量決定,而是由後勤保障決定。
如果在北四區作戰,投入上萬個軍團絕對不是難事,畢竟本土作戰對後勤保障的需求不是很高。隻是,在格林尼治隕石帶對麵的北阿爾法星係作戰,後勤保障就是天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敵人。要知道,把裝備物資送到一萬多光年之外的地方,哪怕用速度最快的飛船,也要花上一個多月。如果中途遇到麻煩,哪怕隻是飛船出了故障,也必然耗費更多的時間。如果把運輸途中的損耗,以及運輸飛船的消耗算上,那麼運輸消耗就相當於運輸量的數倍。
顯然,支持軍團在北阿爾法星係作戰,隻是提供作戰物資就足夠麻煩。
別的不說,為了讓三千個織星族軍團在前線作戰,不但織星族動員了上萬艘飛船,玉家還投入了數千艘飛船,並且在沿途建立了上百個運輸中轉站。即便如此,運送到前線的物資也隻是勉強夠用。雖然織星族動員了更多的軍團,但是在解決後勤保障問題之前,這些軍團都隻能留在南阿爾法星係。
其實,這也是星魂女皇沒有跟楊屹翻臉的關鍵所在。
首先,在後勤保障上,織星族依然得仰仗玉家,而玉家是跟楊屹結盟,並沒有跟織星族結盟。也就是說,如果跟楊屹決裂,織星族就將失去玉家的支持,也就無法繼續依靠玉家的運輸船隊。如果靠自己的運輸船隊,織星族最多隻能在北阿爾法星係投入兩千個軍團,而且未必能夠保證提供發動進攻所需的作戰物資。顯然,少了一千個軍團,加上沒有足夠的作戰物資,星魂女皇很難有更大的作為,更別手取得決定性勝利。結果很明顯,星魂女皇必須維持與楊屹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