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約定俗成,梅森族的本土恒星係叫做“梅森星係”。
其實,這是一個十分渺小,而且偏遠的恒星係。
梅森星係在西部大區,而且處在邊緣區域,一百光年範圍之內隻有幾個跟梅森星係相似的小型恒星係。有趣的是,梅森族當初主動選擇了這個偏遠的恒星係,而且主要目的肯定是為了保護手上的科技資料。雖然成為高級文明之後,梅森族的轄區擴大了上千倍,獲得了附近上千個恒星係的控製權,其中一些恒星係比梅森星係大得多,不但有更多適宜梅森人生存的星球,還有豐富的資源。隻是數千年來,梅森族一直沒有離開梅森星係,反到耗費大量資源建設梅森星係。
當然,現在的梅森星係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按照記載,梅森星係原本隻有一顆適合梅森族定居的類地行星,不過還有五顆氣態巨行星,以及三顆位於生命帶之外的固態行星。隻是現在,這些行星全都消失了。五顆巨行星被梅森族改造成了微型恒星,為梅森族的母星提供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日照。三顆固態行星已經徹底消失,成為了巨大的恒星環的一部分。事實上,梅森族是除了頂級文明之外少數幾個在本土恒星係建造了恒星環的文明之一。這個巨大的恒星環的中樞就是梅森族的母星,唯一幸存下來的行星。
其實,與恒星環相比,梅森族的母星顯得極為渺小。
這個巨大的恒星環的黃道寬度在三千公裏左右,厚度大約十公裏,構成上下兩個環繞恒星的區域。因為采用了由原能驅動的空間控製技術,產生了正常的引力場,所以上下兩個區域都適合居住。
理論上,這個巨大的恒星環至少能容納一萬億居民。如果不是那麼在乎生存環境,容納十萬億居民也不是太大的問題。隻是,居住在本土恒星係的梅森人並不多,也許連一千億都不到。
不是梅森族的人口不多,而是大部分梅森人分布在其他恒星係裏。
按照艾米提供的情報,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梅森人早已離開母星,其中大部分在梅森族控製的殖民星係定居,還有一些以科技顧問或者技術專家的身份去了其他文明。隻是,留在本土恒星係的全都是梅森族的精英,也就是最優秀的科學家,其中一些在銀河係聯盟還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當然,這很正常。
做為銀河係聯盟中唯一以科技立國的高級文明,梅森族的科學家在任何地方都是倍受尊重與敬仰的大人物。別說普通文明,即便是三個一流頂級文明與四個二流頂級文明也不會貿然得罪梅森族的科學家。在過去幾千年裏,銀河係聯盟有多個文明因為遭到梅森族的技術封鎖而迅速衰落,並且無一例外的敗亡。因為掌握著科技武器,所以就算梅森族始終沒有組建軍事力量,也沒有哪個文明敢於跟梅森族為敵。事實上,很多文明為了討好梅森族,都願意為梅森族提供安全保障。
事實上,在第一次格林尼治戰爭之後,梅森族的本土恒星係就沒有受到過威脅。即便在第二次格林尼治戰爭中,矽魅大軍殺入了西部大區,一度逼近梅森星係,也始終沒能打到梅森星係。
數千年來,梅森族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的本土恒星係絕對安全。
正是如此,梅森族才不遺餘力的在本土恒星係大搞建設,而且把至關重要的科研機構全都留在了這裏。
換句話說,留在梅森星係的全是梅森族最優秀的科學家,以及最重要的科研中心。
事實上,巨大的恒星環就是梅森族的科研中心。在恒星環上,占用麵積最大的不是生活設施,而是各種各樣的科研設施。也許,梅森族建造這個恒星環的目的就是為這些科研設施提供場地。關鍵就是,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恒星環的表麵積比星球大得多,也就能夠有更多的地方來建造科研設施。
至於生活環境,也許梅森人並不在乎。
“注意到了嗎?”
“什麼?”聽到艾米的話,楊屹才回過神來,朝她看了過去。
“這個恒星環,其實是一個原能加速器,而且是銀河係聯盟最大的原能加速器。梅森族正是為了建造這個原能加速器,才將三顆固態行星改造成恒星環。如果不是這三顆行星的體積足夠大,恐怕梅森族連自己的母星都不會放過。至於恒星環上的其他設施,其實都是在後來建造的,當初不在梅森族的規劃之中。”艾米長出了口氣,說道,“事實上,也隻有梅森族才會做出如此瘋狂的事情。至少其他文明不會為此毀掉三顆行星,更不可能為了一項科研建造恒星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