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備等大破董卓,雖然沒有奪回天子,但也是大勝,眾將士打掃戰場,雖然大都混身是血,但也是臉露喜色。
趙栩看著戰場上橫屍遍野,也不禁發怵,向劉備道:“主公,這麼多死屍倘若任由他去,不僅有損仁義之名,還有可能引發瘟疫,禍害百姓,何況這些戰死的將士都是烈士,也該當厚葬。”
“伯雄所言極是,戰爭無情啊!”即便令手下將士先埋了戰死的人,而後再清點戰利品。這一舉動,不但讓劉備自己手下將士連連稱讚,還讓諸多降兵都心生感動,這劉備仁義過人,比那董卓可好上萬倍了。
曹操見劉備此舉,也稱讚道:“玄德真乃仁德之士也,曹某佩服。”曹操又看向趙栩,若有所思,長歎良久。
而後也不知是曹操良心起,還是為了討好劉備、趙栩,或是為了讓降兵心服,也令手下將士幫忙掩埋已死的士兵。
“如今董卓已死,玄德有何打算呐!”
“袁盟主已經派人邀我們回去,現下先回洛陽一趟,再做打算。”
“嗯,正合曹某之意,我們擇日便啟程,如何。”
“嗯,就依孟德之言。”
卻說袁紹等人聽得曹操與劉備殺敗董卓,斬董卓首級,但沒有奪得天子,大喜過望,都喜曹操和劉備破了董卓。
不日袁紹等即商量慶功之事,派人邀請劉備、曹操回來慶功,分屯與洛陽。
且說孫堅救滅洛陽長樂宮中餘火,屯兵城內,設大帳於建章殿基上。掃除宮殿瓦礫;但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給死者一絲安慰。在太廟基上,草草創殿屋三間,請眾諸侯立列聖神位,宰太牢祀之。祭畢,皆散。
孫堅返回帳中,看夜空星月交輝,按劍露坐,仰觀天文,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不禁感歎:“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不覺揮淚爾下,正傷感間。忽有軍士來報,發現一古井中有光射出,孫堅當即令士兵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與一朱紅小匣。打開視之,見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書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孫堅見到大喜,道:“此乃傳國玉璽也。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不想竟然在這古井裏。”
孫堅舉手將玉璽細細打量,不禁起了一絲邪念。身後孫策與程普等亦是大喜,孫策道:“此乃天意,讓父親得此寶貝。”程普也道:“今天授與主公傳國玉璽,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地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嗯,你所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商議已定,密詔軍士勿得泄漏。
不想這還是泄露了出去,袁紹聽得孫堅獲得傳國玉璽,自然心生貪念,喚孫堅來,想要索其玉璽,孫堅不從,差點就要廝殺,幸好被眾諸侯勸住。
正在孫堅和諸侯爭吵間,劉備和曹操率兵回到洛陽,一進洛陽城,劉備和曹操便心生不滿,那洛陽中的諸侯士兵,基本都是喜氣洋洋,真心搞不懂現在漢獻帝還落於郭汜之手,這討伐董卓戰隻是誅了董卓,天子還沒得來,如何這麼高興。曹操拉了劉備之手,便奔往盟軍大帳,正見那孫堅與袁紹爭執。
眾諸侯突見曹操與劉備等闖了進來,急忙迎住曹操與劉備,袁紹因和孫堅抄了一架,心情自然不是很好,但曹操和劉備大勝歸來,也不好擺出一張臭臉。
“孟德、玄德得勝歸來了!天子迎回來沒有啊!我派人去請你們,不想你們早到了。”袁紹迎住劉備等人,笑道。
曹操歎道:“曹某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曹操初意,本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穀,製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爾等遲疑不進,丟了天子,大失天下之望。曹某竊恥之!”劉備也長歎一聲,應和曹操,袁紹等無言與對,低頭不語。